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KQG-FP型防喷脱接器在试验过程中的研究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KQG-FP型防喷脱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它集防喷、对接、脱锁3种功能于一体,具有超强承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在某油田一年多的现场试验表明,该防喷脱接器对接脱锁率高,又能实现不压井作业,并且通过分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改进,使KQG-FP型防喷脱接器在现场上顺利应用。  相似文献   
2.
1.流体动力引起的微粒运移 Guesbeck和Collins通过流动试验发现,对一定的砂岩储层存在一定的临界流速虬,当润湿相流体的流速大于此值时便引起微粒运移损害。一般砂岩储层的临界流速为0.004~0.25cm/s.Berea砂岩的临界流速为0.007cm/s。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储层发育差,具有渗透率低、孔喉尺寸小、黏土含量高等特征,目前处于化学驱现场试验阶段。为了明确储层对注入化学剂吸附损耗的影响,保证化学驱开发效果,通过开展天然油砂条件下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静态吸附实验,对比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在三类油层与二类油层条件下的吸附损耗,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技术评价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经济效果的影响,优化体系浓度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三类油层对于表面活性剂的3次吸附损失为52.1%,比二类油层高17百分点;对于碱和聚合物的吸附量与二类油层相近;优化出三类油层弱碱复合驱体系中主段塞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35%、碱质量分数为1.2%,副段塞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20%~0.25%、碱质量分数为1.0%;NW区弱碱复合驱现场试验应用优化结果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研究成果对大庆油田三类油层推广化学驱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膜稳定性研究储层润湿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常规储层润湿性研究方法在低渗或特低渗透储层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根据储层表面水膜稳定性来研究储层润湿性的方法。根据原油、地层水和成岩矿物的物性参数、矿物表面曲率以及毛管压力,用DLVO理论和推广的Young-Laplace公式可以计算岩石表面水膜的分离压力,其大小表征了岩石表面水膜的稳定性,以此判定储层的润湿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加拿大高沥青质含量的Athabasca储层和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的润湿性,均为亲水润湿性,与储层实际相一致,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储层岩石的均质和各种复杂的非均质润湿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微粒运移损害是砂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前人通过岩芯或填砂层流动试验、微观模型试验和力能学分析,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本文就国外在微观机理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结垢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结合大庆外围油田的实际,从水质基础着手,运用Oddo、Smith和Tomson的物理化学预测公式对榆树林油田和头台油田的地面系统和地下系统条件进行了结垢趋势预测,通过大量的静态实验以及动态模拟结垢实验,说明了油田的结垢类型为碳酸钙,并论述了结垢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油层结碳酸钙垢的原因以及结垢在地层中的分布。最后运用压汞资料和核磁共振资料,指出油层结垢对地层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勘探压裂工程优化设计,不但要结合单井具体特点,即“个性化”设计,还要从勘探提交储量区块改造的整体考虑:针对新肇、敖南区块储层的具体特点,以提高单井产能为最终目标,把各项技术有机融合、配套综合应用,提高了储量区块的评价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结垢是油气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严重问题之一,常导致油气层伤害,油气井井筒和地面管线阻流,设备损坏等问题出现,严重影响油气正常生产和油气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溶液吸附对油层物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试验表明,聚合物溶液的吸附,滞留使油层渗透率下降,但孔隙度没有明显变化。聚驱前后 岩心的压汞试验分析表明,聚驱后岩心的平均孔隙半径和半径中值减小,孔隙结构系数增大、孔喉分布 的峰位没有改变,峰值依据聚驱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试验得出在单相流动体系中,聚合物溶液的吸附滞 留能够降低水溶液和油溶液的渗透率;在高渗透岩心中,残余聚合物状态下,聚合溶液的吸附对单相油 溶液的流动几乎没有影响;在两相流动体系中,含聚合物的水相渗透率明显低干油水两相流动时的水相 渗透率,油聚两相的共渗点饱和度和最终含水饱和度都比油水两相的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手段,分别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的剪切稀释性和黏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属于幂律流体,并回归出了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数学模型。在黏弹性研究中,当聚合物浓度变化时,当耗能模量大于储能模量时,体系呈现黏性为主。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震动频率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逐渐从黏性向弹性转变。当表面活性剂含量相同,聚合物浓度不同,碱含量不同时,随着碱含量的增加,三元体系逐渐表现出只有黏性。但是,当聚合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碱含量或表活剂增加,三元复合体系从黏弹性逐渐表现出偏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