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据地震资料,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对西沙海域生物礁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平面上生物礁主要分布在岛礁区、盆地内部构造凸起带和盆地边缘隆起区。岛礁区发育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生物礁,未被碎屑沉积地层覆盖,不具备成藏条件,是无效勘探区。盆地内部构造凸起带发育中新世和上新世生物礁,与构造高点匹配,礁基以下发育砂岩储层,成藏组合为构造—碎屑岩—生物礁复合型油气藏,具有近油源、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和生储盖配置关系好等特点,是最有利的勘探方向。盆地边缘隆起区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发育中新世、上新世和/或更新世生物礁,成藏组合多为单一的生物礁型油气藏,有时可能形成基岩潜山—生物礁型油气藏,这类圈闭虽然远离油源,但油气可以通过断裂、不整合面、渗透地层等输导系统长距离运移至储层,因此这类油气藏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展布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在平面乃至三维空间的分布是储层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大量的测井信息表征这些参数,是研究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空间分布的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从关键井岩心分析出发,利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一套测井信息求解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的解释模型,并对冷东-雷家地区沙一、二段及沙三段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进行解释,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将解释成果展布到空间中去,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储层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精确求解地层渗透率是历代测井地质解释家十分棘手的问题.以前只是针对非特低渗储层作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针对辽河油田陈家洼陷南部浊积成因特低渗储层的渗透率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建立其解释模型的有效方法,并在现场得到比较成功的应用,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时为当今测井研究前沿理论─-非线性与非均质测井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辽河断陷曙光古潜山古生代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河断陷曙光古潜山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砂岩;储集空间主要是次生成因的,包括孔洞和缝隙。古潜山中、高潜山带具有"上缝下孔"的特征,即上部以构造裂缝为主,溶蚀孔隙不发育;下部在裂缝发育的基础上,出现大量溶蚀孔、洞。低潜山带也存在裂缝和次生孔隙发育带,但深度大于中、高潜山带。潜山储层的这种分布与下列因素有关:(1)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壳抬升、走滑挤压造山和风化剥蚀产生大量溶洞、溶孔和裂缝;(2)新生代以来的走滑伸展作用使曙光古潜山储层逐渐埋到地下,产生一定的新裂缝;(3)上覆地层的持续沉积埋藏成岩作用使潜山已有孔缝得到再分配和改造。  相似文献   
5.
勘探尖兵     
在富饶美丽的辽河平原,意志坚强、善打硬仗的辽河人,已在这里建成了全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其中,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已在25500平方公里的探区内,取得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00亿立方米,完成1500万吨原油产能建设规模的骄人成就,为辽河油田分公司的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利用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对南海盆地CO2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根据CO2气体的δ13C和伴生的稀有He同位素特征,将CO2分为2大类4种类型,即有机类和无机类,无机类又进一步分为壳源、幔源和壳-幔混合3种类型。研究表明,南海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西部CO2气藏以无机类壳源型为主,可有少量有机类以及无机类幔源型和壳-幔混合型;南海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和中国东部等地区CO2气藏以无机类幔源型为主,可有少量有机类以及无机类壳源型和壳-幔混合型;而北部湾盆地以有机类为主。  相似文献   
7.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是老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对老油田的构造、沉积、储层及流体特征的系统刻画,可以达到充分解剖油藏的目的,实现老油田的增储稳产,提高采收率,从而找到使老油田焕发青春的潜力点。在红星复杂断块区开展的精细油藏描述,发现了浅层和深层的潜力,为有效挖潜与扩大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使该区块生产能力快速提高。红星地区取得的成果充分表明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海盆地及邻区CO2天然气成因类型及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对南海盆地CO2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根据CO2气体的δ13C和伴生的稀有He同位素特征,将CO2分为2大类4种类型,即有机类和无机类,无机类又进一步分为壳源、幔源和壳-幔混合3种类型.研究表明,南海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西部CO2气藏以无机类壳源型为主,可有少量有机类以及无机类幔源型和壳-幔混合型;南海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和中国东部等地区CO2气藏以无机类幔源型为主,可有少量有机类以及无机类壳源型和壳-幔混合型;而北部湾盆地以有机类为主.  相似文献   
9.
夭折大洋盆地是陆缘裂谷盆地向大洋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盆地类型,其特点是洋壳基底已经形成,但很快就停止扩张而转入坳陷。以南海双峰盆地为例,探讨了夭折大洋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表明,这种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包括陆缘断陷、洋壳扩张和坳陷3个阶段。断陷期为陆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目前这套地层分布于靠近盆地边缘的部位;洋壳扩张期为半深海 深海沉积,这套地层表现为由靠近盆地边缘部位向洋壳扩张中心被动超覆的特点;坳陷期为深海平原环境,远离物源区,以深海静水泥岩沉积为主。夭折大洋盆地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大地热流值和地温梯度,有利于有机质的热演化生烃作用,生烃门限深度浅。尽管夭折大洋盆地属深水或超深水范畴,但由于具有良好的生、储、盖匹配关系,因而将是未来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南中国海构造框架和储层地质特征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目前已公开发表的资料,对中国南海构造框架、盆地演化等区域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南海地层结构、生储盖特征等进行综合归纳.认为南海基底由古老基底和古特提斯沉积层组成,南海扩张后形成的沉积盖层主要是新生界,但大部分盆地E1~E2不发育.在生储盖方面,E31~N12为主力生油层;E31~N2为主力储层,另外,基岩也是重要储层类型;区域益层主要是上新统和更新统海相泥岩,早中新统有孔虫页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