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FZ35105防喷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中深井、超深井及高压油、气井的井控需求,研制了FZ35-105防喷器.详细介绍了FZ35-105防喷器的结构及特点,以及研制过程解决关键技术的方法.现场应用表明,该防喷器能达到现场井控的需求,但胶芯耐硫性差,改进后耐硫性能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2.
秦疆 《西部探矿工程》2010,22(2):102-105
欠平衡钻井技术由于其优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大多数欠平衡作业,虽然在钻进过程中实现了欠平衡,但在完井作业时都采用了先压井后作业的方式,其实质是过平衡作业,这种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欠平衡钻进的最终效果。首先讨论了欠平衡状态下完井方式的选择,其次对可能采用的几种欠平衡完井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沙特B区块致密砂岩气层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特B区块SAHRA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平均孔喉中值半径小于0.1 μm,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层.认清储层损害机理,设计合理的保护储层的钻井液体系是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的前提.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存在中等偏弱速敏、中等偏弱的水敏和盐敏、以及弱的酸敏和碱敏,水锁程度为中等.针对储层损害特征,选用抗温、低滤失的无黏土KCl钻井液体系,为减轻水锁伤害,在钻井液体系中加入SPAN-80.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钻井液污染岩心后气测返排渗透率恢复值可达到75%以上.现场应用储层保护效果良好,ATNB-2井SARHA储层表皮系数为-2.  相似文献   
5.
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腐蚀,从而导致服役管道的损坏。除化学腐蚀外,管体中由于流体压力而产生的应力也将影响管道的腐蚀,局部腐蚀形成的应力集中将极大的减小管道的耐久性寿命。文章针对生产管道所受内压力 和局部应力集中会加速腐蚀速率,严重缩短管柱服役寿命这一现象,结合化学力学效应理论,分二向应力和三向应力两种情况,建立了内压力影响管道腐蚀速率的解析模型。算例计算结果显示,该模型所得结果与目前文献中应力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相符;得出了管道所受应力越大,管道实际寿命衰减得越快等结论,对确定管道的寿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沙特B区块高温高压深气井配套钻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沙特B区块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环境复杂,属于具有多套压力系统的高温高压深层凝析气藏,地层最高温度176℃,地层压力系数1.88,部分井段含有H2S,钻井施工难度极大。针对该区块上部地层存在多套漏失层、中部地层存在高低压夹层、下部为高压气层的地层特性,分析了钻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井下故障,包括上部地层严重漏失、卡钻,中下部地层机械钻速慢、储层保护困难等难题,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井身结构优化、钻头评价与优选、复合钻进、加强防漏堵漏、应用MPD钻井技术等。在MKSR-0002井的应用结果表明,该配套钻井技术基本解决了该区块的一系列钻井难题,大大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有效保护了油气层。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侧钻的技术措施与现场施工要求,以及石西深井运用该技术有效处理落鱼事故的现场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冷轧原料卷链式运输系统生产运行中遇到的鞍座信号丢失、上压板被掀起、轨道下支撑板变形下沉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具体改造措施。通过改进彻底解决故障,实现设备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水泥浆提前稠化是沙特B区块固井施工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在前期已钻的7口井固井作业中,水泥浆提前稠化7次,并造成严重固井事故多次。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由于水泥浆提前稠化造成的固井事故,在根据现场典型水泥浆提前稠化案例的分析、结合水泥浆硬化机理确定影响水泥浆稠化时间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运输环节、混水时间、混浆方式、井内残留物对水泥浆稠化时间的影响规律。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井内残留物和混浆方式是造成水泥浆提前稠化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控制水泥浆提前稠化的方案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宝星  秦疆  刘振杰 《中国机械》2014,(15):287-287
分析了冷轧酸洗工艺过程中,关键酸洗参数酸液温度对板带酸洗质量的影响,并且分析了酸液的加热原理和自动控制过程,并且针对控制缺陷进行了改进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