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本文以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水平井组合方式及其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是提高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结合长庆特低渗储层吸水性能好的特点,认为采用直井注水,水平段走向垂直于储层最大主应力方位的水平井采油的井网组合开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试井资料的相关分析法是一种对非均质地层试井解释新方法。本文利用镜像迭加原理研究了不同横向非均质地层类型的压力动态,建立了较Mckinley等人更多的非均质地层模型,利用计算机编程了大量的数据,绘制了十幅试井相关分析用图,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面评价出了有利储层发育区,为盆地长4+5-8油层组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勘探、评价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不同区块长4+5-8油层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不具可对比性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利用岩心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了鄂尔多斯盆地王窑-杏河-侯市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以及视溶蚀率,对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引入了成岩系数和成岩-储集相,并按照成岩系数大小,划分了Ⅰ、Ⅱ、Ⅲ、Ⅳ类成岩-储集相,其中以Ⅰ类相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相最差。成岩-储集相研究,定量描述了影响特低渗储层储集性能的成岩作用和储集空间的组合方式,同时也能评价和预测储层的有利区、成岩圈闭以及储层产能,对油气勘探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靖安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继安塞油田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3亿t级特低渗透油田,属典型的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三角洲沉积微相和沉积序列组合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是油田成功开发的基础。适应油藏低压、低渗透特点的先期注水技术有效地抑制了高泥质含量(20%)碎屑岩地层压降区粘土膨胀堵塞喉道的负面影响,建立油藏早期的有效驱替系统的开发方式,使单井产量稳定提高;应用油藏水动力受效单元和平面径向调差技术、油藏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技术,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开发压裂技术、注气及气水交注开发方式的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水平,该油藏已成功地实现了6年低含水采油,采收率由方案设计的17%提高到了24%。  相似文献   
6.
靖安油田长6储层敏感性参数与测井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和提取了靖安油田长6储层的12个主要敏感性参数,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可获得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粘土矿物,物性等敏感性参数,然后在油田储层敏感性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储层敏感性与测井解释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其解释模型,结合油田实际的储层敏感性评价标准,对实际井进行处理分析,用测井方法预测储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同测井解释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论与研究区的敏感性流动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岩心分析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和提取了靖安油田长 6储层的 12个主要敏感性参数 ,同时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可获得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粘土矿物、物性等敏感性参数 ,然后在油田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资料的基础上 ,建立储层敏感性与测井解释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其解释模型 ;结合油田实际的储层敏感性评价标准 ,对实际井进行处理分析 ,用测井方法预测储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由测井解释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论与研究区的敏感性流动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致密油藏有效驱替压力系统建立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油气工业的发展,油气勘探开发逐步从常规油气向致密油气拓展。而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尤为关键。根据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形成以启动压力梯度、主流喉道半径、有用孔隙度和可动流体饱和度等评价参数为主的储层评价新方法,应用新的评价方法建立致密储层分类评价图版。同时,探讨致密油藏有效驱替压力系统建立的理论,研究油藏开发过程中驱替端点压力、末端流压、注采平衡系数等关键参数,指出有效驱替压力系统建立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开发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面评价出了有利储层发育区,为盆地长4+5-8油层组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勘探、评价及开发提供...  相似文献   
10.
对鄂尔多斯盆地杏河-侯市-王窑地区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藏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变化规律、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6油藏类型主要为上倾岩性尖灭与次生成岩复合油藏;成岩作用是控制研究区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使得储层物性变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造成砂岩中24.9%和12.0%的原生孔隙丧失,形成成岩遮挡;溶蚀作用是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孔隙占总孔隙的20%~45%,形成次生孔隙带,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的相互作用,对油气的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说明成岩作用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因素控制油藏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