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相及其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数据综合分析,基于T(湖进)-R(湖退)层序划分方法,系统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陆相断陷湖盆关键层序界面特征、变化形式、构成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出沙三下亚段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沙三下亚段关键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区域性的最大湖泛面和层序界面;②层序变化形式主要有向上变浅的R半旋回、向上变深的T半旋回和稳定旋回3种,层序单元构成可归为3种类型,分别为快升慢降型、慢升快降型和均一型;③沙三下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对应早期湖进体系域(早期LTST)、晚期湖进体系域(晚期LTST)、早期湖退体系域(早期LRST)和晚期湖退体系域(晚期LRST),四级层序和划分的五级层序单元具有全区的可对比性和完整性;④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湖平面在总体快升慢降的背景下,主要经历4个变化阶段——早期LTST的快速上升阶段、晚期LTST的缓慢上升阶段、早期LRST的缓慢下降阶段及晚期LRST的下降阶段。层序演化过程中,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造成层序格架内岩相及其组合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S油田勘探、开发、炼化、机械、公用工程等多个部门和全局的非线性多级目标优化规划模型,应用关联分析、改进灰色预测、回归分析求取规划模型的约束方程并线性化;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使之快速预测和优化油田各部门“九五”各年的投资和产值;并将优化结果与油田过去或计划值加以对比,给油田规划决策带来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油田效益评价及单井经济极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油田效率进行评价,这是油田开发工作由产量主导型向效益主导型转变的重要体现,对明确投资方向、降低成本、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塔里木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时,为了适应油田单井不同的地质、开发和经济条件,研制了单井经济极限产量、极限含水、措施经济极限增油量图版、这些研究为单井当前的效益分析、措施效益评价等,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查询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哈得4CⅢ油藏为边底水海相砂岩油藏,存在高差近100 m的大幅度倾斜油水界面,其成藏机理和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尚存争议。根据该油藏储集层、流体和隔夹层特征,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调整隔夹层的数量、分布范围、毛细管压力、天窗数量等,模拟该油藏油气二次运移成藏过程。隔夹层数量及分布对倾斜油水界面的形成和油水分布有明显影响;隔夹层毛细管压力越大,油水界面倾斜幅度越大;隔夹层延伸长度越大,油水界面倾斜幅度越大;隔夹层天窗数量和位置不同,油藏成藏期末油水分布和油水界面也明显不同。该油藏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成因主要是隔夹层遮挡作用和成藏过程中油水重力分异作用,其次为构造运动和非稳态成藏作用。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轮南油田T油组已有20年注水开发历史,近年对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水洗动用状况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均未在地层条件下进行。该文利用取自该油田的流体和岩心,进行高温高压下的水洗模拟实验,以弄清储层条件下油水渗流规律,研究储层长期水洗后微观孔隙结构、润湿性等变化特征。实验表明:水洗过后,岩心孔渗降低幅度随水洗倍数增加而略有增大,分选性变差;水湿性随水洗倍数增大而增强;相渗曲线的Swi与Sor均增大,Krw(Sor)降低,驱油效率降低;水洗后未形成大孔道,造成水提前突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TI层内存在平面与纵向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数据,结合岩心观察,对三叠系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储集层参数的地质模型,并对砂体的连通情况作了地质成因上的解释.研究发现,轮南2井区的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钙质胶结细粒岩性夹层及细粒岩性紧邻钙质胶结层夹层.在储集层精细描述基础上,完成了轮南油田2井区Ⅰ油组细分层系开发调整方案,方案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非稳态油藏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非稳态油藏是指在油气充注或调整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气水处于动态非平衡状态下的油气富集体,其主要特征是在相互连通的储集体内出现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或油气水关系倒置等异常现象.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分析,认为现今东河砂岩油藏正处于油藏的调整充注期,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非稳态性,新构造运动是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的主要原因.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稳态油藏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哈得逊油田的勘探开发实践,经过近3 a的滚动勘探开发,油田储量不断增长,目前已成为塔里木盆地乃至中国第1个探明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海相砂岩油田.图5参11  相似文献   
8.
碎屑岩油藏传统的隔夹层建模主要是简单地描述隔夹层,缺乏不同隔夹层建模方法对剩余油分布的系统性认识。设计4口虚拟井,分别建立层间和层内隔夹层随机模型和确定性模型,对不同的模型进行天然能量、注水和注气开发的油藏数值模拟,扩大面积、增加井数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机建模方法得到的模拟结果非均质性强,不确定性大,而确定性建模方法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较相符;隔夹层建模方法的不同导致对油水运动、剩余油分布和注水注气控制作用认识的差异明显。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应充分利用地质认识建立确定性隔夹层模型和对应的相控储集层属性模型,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所存在的倾斜幅度很大的油水界面的东河砂岩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倾斜油水界面油藏的成因,排除了水动力和毛细管压力两种引起油水界面倾斜的原因,通过精细的构造演化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认为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构造变动是东河砂岩油藏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的主要原因。该油藏现今正处于油藏的调整过程之中,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非稳态性,进而提出了非稳态成藏的理论构想,认为油气从生成到成藏到油气藏枯竭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将油气从生成到散失的全过程分为前油藏阶段、油藏阶段和后油藏阶段,3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油气聚集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微机版<油气藏数模前后处理软件>.前处理为三维地质建模和数模模型的生成,后处理为数模计算数据提取和成图.该软件功能强大、优点众多,如建模速度快、前处理建模中对夹层的处理灵活、后处理中一次性提取Eclipse计算数据和任意截取三维剖面.该软件从1992年开始不断进行开发和应用,现已应用于塔里木油田大部分油气藏的建模数模,在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方案和优化措施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