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塔河油田稠油埋藏深(5 500~6 700 m)、黏度高(10~2~10~3Pa·s)、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开采难度大。针对常规稠油掺稀工艺存在稀油供应压力大、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提出了稠油注天然气气举降掺稀的方法。通过油气混溶室内实验和现场先导试验相结合开展了稠油注天然气气举降掺稀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井筒举升难度大的稠油,利用天然气的混溶降黏和气举双重功效,能够有效地提升稠油井筒流动性,降低掺稀量,提高稠油开发效率。开展先导试验的XD1井在试验期间稀稠质量比由试验前1. 27下降至0. 63,平均节约稀油50. 4%,累计节约稀油421. 7 t,累计增油205. 4 t,取得了较好降黏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盐酸和柠檬酸制备2种白木通果胶(HEP,CEP),对其结构特性和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SEM观察发现HEP结构较紧致,表面较为粗糙;CEP结构较松散,表面较平滑,呈褶皱状。FT-IR分析表明HEP(94.89%)较CEP(54.03%)具有更高的酯化度。X-衍射结果表明HEP较CEP结晶度高,溶解性较差,这与红外光谱结果相符合。流变学结果表明,果胶浓度、蔗糖浓度、温度、热处理时间、盐离子的种类和浓度(Ca2+和Na+)对HEP和CEP的黏度和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均有影响,且作用方式不同,这可能与HEP和CEP结构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为白木通果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罗君兰  熊华  赵强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8):102-110
本文研究白木通果胶对水中重金属铅离子和镉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溶液pH值、初始离子质量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对铅、镉离子吸附容量和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变量显著影响果胶对铅、镉离子的吸附能力。果胶对Pb~(2+)和Cd~(2+)的吸附具有pH值依赖性,最佳吸附pH值为5.0。果胶吸附Pb~(2+)和Cd~(2+)的速度很快,40 min后基本都达到平衡,且吸附容量和吸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果胶对Pb~(2+)和Cd~(2+)的吸附是非自发、放热的过程。采用郎格缪尔(Langmuir)和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模型分别模拟吸附过程,发现弗罗因德利希方程拟合效果优于郎格缪尔方程,表明Pb~(2+)和Cd~(2+)在白木通果胶上的吸附是多层吸附。经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拟,发现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结论:白木通果胶具有较高的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可以作为一种替代吸附剂来处理含铅、镉的工业废水,减少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上奥陶统厚覆盖区TH10421 高累产井区的古岩溶洞穴成因及缝洞结构关系,利用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提取、缝洞体雕刻等方法,厘清研究区地表水系分布特征、断裂特征、洞穴空间结构,首次识别出塔河油田TH10421 井区的缝洞系统为洪水成因迷宫型洞穴系统,并结合油藏动态生产特征分析迷宫型洞穴系统的缝洞体连通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H10421 井区发育共轭型次级走滑断裂网络,网格状断裂为迷宫型洞穴提供初始溶蚀通道;加里东运动中期Ⅱ幕地表岩溶湖泊提供高流量岩溶水补给,岩溶水沿网格状断裂下渗注入一间房组形成迷宫型洞穴;岩溶水顺断裂的溶蚀表现为同时性、选择性特点,造成TH10421 井区迷宫型洞穴在不同方向断裂和不同深度上的溶蚀程度差异较大,东部浅层洞穴管道的连通性好,西部浅层洞穴管道的连通性较差,深层缝洞的连通性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塔河油田连通缝洞结构的识别,以大尺度储集层地震雕刻成果为参考,基于钻井、录井、测井、示踪剂等资料,识别井周和井间储集层类型;通过静态和动态监测方法,确定缝洞型储集层识别方法的特征参数,提高了缝洞单元内储集层类型识别的可靠性。综合静态和动态方法识别的储集层类型,按照空间位置关系构建连通的缝洞结构。在X缝洞单元内的单井缝洞结构识别中,相较单一静态或动态的储集层类型识别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缝洞结构识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构造解析原理,明确关键构造期TP12CX走滑断裂构造演化特征,以此划分断裂分段类型。结合钻井生产数据、断裂宽度等统计结果证实存在与之对应的油藏模式。TP12CX走滑断裂分段特征是由于断裂运动方式的转变,导致了断裂的排列方式和断裂性质不断变化。断裂与下伏烃源岩多期油气生成运聚相匹配,在垂向上构成有效的输导系统,不同断裂力学段与油气充注点对应性较好。断裂缝网结构及相匹配的油气充注调整系统共同决定了油藏的发育特征。此认识对主干以及次级走滑断裂带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