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文中阐述了开采历史长达90年现已严重水淹的老油田,是如何使其增产的一些做法,从增产方案实施的背景,老油藏新评价和重新设计部部实施新的油藏经营/管理方案等方面说明,严重水淹的老油田通过具体分析,做工作还是可以增产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Ogaden盆地侏罗系成藏组合成藏要素的系统解剖,认为其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并预测侏罗系成藏组合可能发育低幅度背斜、断块、鲕粒灰岩、白云岩透镜体、生物礁及局部溶蚀带等多种圈闭类型。在盆地不同部位,圈闭类型有所不同,但将以岩性及岩性—构造圈闭为主。Uarandab组为盆地内最重要的生油源岩,其与Hamanlei组储层上源下储的格局决定了原油侧向运移将处于主导地位,区域性古隆起为最有利富油区。储集体发育与岩性配置特征决定了油气的纵向分布,Hamanlei组中段可获多套源岩供烃,既可形成油藏,又可形成气藏;而Hamanlei组上段主要靠Uarandab组供烃,将主要以临近层序顶面的油藏为主。Calub隆起一带属于区域性古隆起,储层物性条件好,断裂和褶皱发育,被多套源岩生烃区围绕,油气成藏条件配置最佳,是目前最现实的勘探主攻区。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结合沉积相、储集层特征研究成果,分析了鄯善-丘陵交界区域中侏罗统三间房组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并利用试油、测井、生产等数据,确定了油水界面。认为研究区内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水关系复杂,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态势。因而,鄯善-丘陵交界区域三间房组油水关系表现为构造控油为主,但油水界面倾斜的特征。此研究成果为后续的剩余油挖潜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河与克拉苏河地区白垩系系统的野外观察和沉积地质学的精细描述,在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分别识别出陆相冲积体系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对三角洲主要砂体的实测与写实,特别是基于对复合砂体和单砂体大比例尺(1∶50)的精细研究和系统的实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白垩系地层中,三角洲大型复合砂体和单砂体规模大,垂向上,砂体呈现出规律的正粒序渐变与反粒序的旋回叠置;在横向上,砂体均发生侧向减薄或尖灭,反映三角洲环境下河道由西至东的迁移发展及叠加,砂体侧向接触关系分为突变接触和渐变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5.
Karoo期碎屑岩成藏组合是欧加登次盆最重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Bokh组泥质烃源岩与Calub和Adigrat组砂岩构成了成藏组合最基本的源储要素。在系统解剖油气成藏要素的基础上,认为Karoo期碎屑岩成藏组合发育断块、低幅度背斜、岩性尖灭、下切河道和透镜砂体等圈闭类型。区域性古隆起决定了油气富集区的平面展布,圈闭形成时间决定了充注的有效性,要尽量寻找Bokh组烃源岩白垩纪晚期大规模生排气之前就已形成的圈闭。盆地北部Adigrat组以中—粗砂岩为主,Bodle深埋区以细砂岩为主,宏观上Adigrat组下段物性优于上段,下段将主要以构造型圈闭为主,上段可发育岩性体圈闭。由于Calub组上源下储的格局,侧向运移将占主导地位,盆地内古"凹中隆"最为有利,同时斜坡部位的岩性尖灭体也具有较大潜力。Calub古隆起及周边Calub和Adigrat组储层发育条件最好,断裂体系发育,构造曲率变化大,又处于生烃中心围限中,油气成藏配置条件最佳,是最现实的主攻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单一油气资产项目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目标公司为一个整体,提出整体并购海外油公司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思路和方法。运用该方法对目标油公司资产的技术评估的内容包括3部分:①评估目标公司资产的现状与潜力,主要包括上游勘探开发状况(核实已发现油气田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估算勘探区块的远景圈闭资源量等)、下游生产运营状况(管线以及炼厂运营情况等)、勘探开发部署与生产运营规划以及目标公司上、下游资产具备的潜力;②评估(假定)并购完成后可能产生的协同效益;③分析目标公司资产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在技术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多种估值方法对不同技术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估算出目标公司的价值区间。并通过对目标公司的财务和法律事务分析,调整目标公司的价值区间。简述了该技术经济评价思路和方法在并购Petro-Kazakhstan公司的技术经济评价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