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注入水与储层配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注入水中田于存在大量的细菌,使得注入水有强的腐蚀性和堵塞性,杀菌问题是油田污水处理的一个重点。采用二氧化氯(ClO_2)杀菌是油田污水处理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实施已经证明ClO_2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但经过ClO_2处理后的注入水对储层是否产生伤害,也就是说,处理后的污水与储层是否配伍,这就需要首先进行室内岩心模拟试验,综合评价处理后污水与储层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2.
优势渗流通道评价技术在胡状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状集油田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该油田非均质性严重,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发生变化,油水井间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加剧了层内、层间矛盾。文章从油藏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及脱胶结作用等地质特征方面入手,分析了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结合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了注水开发前后优势渗流通道对油水井开发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留油气田滚动勘探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留油气田属于复杂岩性构造油气田,目前已进入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对其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出滚动增储模式:主要为构造及工区结合部、老区扩边、老区新层、与盐岩有关的各种隐蔽油气藏等6种类型.并有针对性地采用沉积微相、储层发育规律、油气富集规律、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动静态分析法、低阻油层形成机理与识别等滚动勘探开发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400×104~600×104t.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率地层学是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其核心是地层基准面变化旋回的识别和对比。该文通过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对胡状集地区沙河街组沉积地层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了仔细研究,并从砂岩变化、颗粒粒度变化及测井曲线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总结出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堆积样式和沉积特征,为今后胡状集地区高分辨率地层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低品位油藏的开发已经提上日程,本文介绍了中原油田文33块沙三上油藏,初期采用大井距基础井网,长井段合注合采,油藏长期“注不进、采不出“的状况。后通过开展先导试验,采用细分开发层段、缩小注采井距、油层改造、水质改善等思路对油藏进行逐年滚动调整和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由原来储量基本不动用一举实现了高速、高效注水开发,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思路与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深层高压低渗油藏水驱动用难的问题,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应用群控软启动装置的控制方式,重点分析了水泵群控软启动技术的工作原理,对群控软启动技术先进性能和节能效果及推广应用价值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胡庆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庆构造带具有较好油气成藏条件,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油气富集.平面上油气集中分布在二台阶,其探明储量占整个地区探明储量的90%以上,一台阶和三台阶储量很少;纵向上油气富集段集中在沙三段的沙三中、下亚段.油藏类型主要为墙角式油藏和断鼻型油藏.通过对该区油气成藏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认为Ⅱ级断层的断缝带、不同构造转换带及不同含油气区块结合部、零星出油点周边、岩性油藏、低幅度隐蔽油藏以及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沙三上、沙二下和沙一段等层系,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地震层序地层分析的核心在于利用地震剖面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区域性的优势,建立齐全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次基础上将盆地沉积充填序列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建造单元。并根据地震、地质特征,解释其成因和意义。依据界面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的几何构型,确定界面的性质,以及测向上的变化特点,并以次为基础,将盆地沉积充填序列划分为不同的建造单元。  相似文献   
9.
ZHT型自动换层阻尼托罐摇台主要由托爪、调力机构、自动复位机构、缓冲装置和换层机构组成。托爪平时处于承接等待状态,罐笼到停车位置时,托爪承接罐笼。缓冲机构工作,以调定的弹簧力柔性承接罐笼,保证停罐准确、托罐平稳、进出矿车顺畅。换层机构工作,使托爪下转,利用液压阻尼自动换层。  相似文献   
10.
喇嘛甸油田密井网砂质辫状河厚砂层单砂体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I组23小层(PI23)厚砂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砂质辫状河单砂体分布模式,并相应探索了一套密井网区单砂体识别方法。辫状河厚砂层由多期辫状河叠加而成,发育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以心滩坝砂体为主。依据单井泛滥平原细粒夹层垂向上对厚砂层进行期次划分对比,然后分别对每期辩状河连片砂体采用“单井识别、侧向划界、平面组合”的方法识别出单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