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东营凹陷纯西地区辉绿岩岩体的相带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东营凹陷西南部纯化油田辉绿岩岩体的岩性,电性及地震等特征,该岩体分带明显,可划分为中心相,边缘相,边外相,岩体电性特征分为渐变型、台阶式渐变型、上部进跃渐变型、中部凹陷型等4种类型,岩体地震相可划分为破碎地震相、粘连地城相、串层位地城相,眼状地震相等4种类型。该火成岩主体与其边-外变质储集带是一个统一的复合体。对该岩体的储集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边-外变质储集带是侵入岩中线油的新领域。图6参7。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纯化油田西部侵入岩裂缝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东营凹陷纯化油田侵入岩裂缝发育的地质情况,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倾角测井资料和测井曲线,采用地震波相干技术、地震波属性分析技术和地层曲率法分析了火成岩裂缝的展布规律,形成了火成岩裂缝识别和追踪技术.距离断层较近或断层发育的构造顶部为裂缝最发育区,根据成因将裂缝分为早期收缩裂缝和晚期构造裂缝.通过对该区的成藏条件分析,提出了纯87-1小火成岩体内高部位和纯97小火成岩体南部2个有利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纯梁地区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纯梁地区位于东营凹陷西南部的博兴洼陷 ,1 965年至 1 998年已发现下第三系的 9个油田和 1个气田 ,但油气探明程度仍低于 50 % ,具有继续滚动勘探开发的资源基础。纯梁地区具有典型的复式环状平面油气分布规律和纵向“三段式”压力分布规律 ,浅层和中深层形成“砂储泥盖”式常压油气藏和异常高压油藏 ,深层发育异常高压特种油气藏。所谓特种油气藏位于“三段式”压力剖面最下部 ,由“砂泥孔缝等压储渗体”与上覆泥岩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配合而形成特殊圈闭条件。认为纯梁地区的石村断裂带和博兴断裂带附近以及洼陷内是近期勘探浅—中深层小型牵引构造类油气藏和岩性 构造及岩性 地层类油气藏的重要潜力区 ;博兴洼陷西北部高 7井区较深层存在高含油气丰度的特种油气藏 ,博兴洼陷西北部是勘探后期扩大勘探领域、寻找新类型油气藏的重要潜力区。图 4表 2参 2(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4.
梁家楼浊积油藏剩余油研究模式及开发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梁家楼远岸浊积油藏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其沉积模型进行了重建。在此基础上,结合渗流理论,建立了该浊积油藏的渗流模型,由此总结出了该油藏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及特征。结果表明,该油藏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区、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以水平井、不稳定注水、化堵调剖等为技术手段而形成的富有特色的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的系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与可采储量。对梁家楼油田浊积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的研究拓展了特高含水期油田的挖潜方向,并对进一步改善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及经济效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油藏类型以地层一岩性稠油藏为主,油藏描 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多由原始坡度继承发育而来,其上倾边界一般为洼陷的外边界,物源经单斜带运移至此成为主要的沉积带,其物性较单斜带有所改善,储集层较厚,沉积构造发育,以构造油藏为主,油藏描述的重点是构造肽微的选的确定,断裂带是斜坡带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构造单元,该文总结了东营凹陷南斜坡西南部油藏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以断裂带的金31块油藏为例,对斜坡断裂带油藏进行了系统分析解剖,给出了该类油藏描述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6.
复杂断裂低渗透薄互层纯化油田开发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纯化油田断裂的复杂性在济阳坳陷具有典型性,油藏储集层为低渗透、薄互层,因此油田开发30年中的主要矛盾是平面与层间矛盾.以早期构造模型和精细构造模型为基础,以增储上产为核心,先后进行了弹性开发、注水开发、加密完善、分层开采、滚动探边、零星完善及注采结构调整等,很好地解决了油田平面矛盾并缓解了层间矛盾.近年来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剩余油富集区实质上位于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控制而形成的低势闭合区,在构造低部位特高含水区的更低部位钻井,仍可获得不含水井的显著效果,这是与正向型微构造区不同的新类型与新潜力领域,对注水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参2(蒲玉国摘)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震在纯化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纯化油田构造十分复杂。通过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精细结合,对其宏观及微观构造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并经构造与动态的一致性检验,确定其油藏类型,认为原来所谓层状断块油藏实为受复杂断层控制的层状构造油藏;再依据老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判定小断层对油层的封堵分割作用是形成潜力区的主要因素,确定出3种主要的潜力区,打井实施后取得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尤其是非主流线区的构造低部位,可视为注水中水力遮挡富油区,是一种新的挖掘潜力方向。将三维地震资料与大量钻井资料相结合,在老油田稳水控油、增储上产的研究中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图3参3(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8.
梁家楼油田开发后期的不稳定注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梁家楼浊积油藏储层复合韵律特征及其开发特征的认识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确定不稳定注水为进一步开发该类可动剩余油的方式,由此通过微观水驱油实验与数模分析等确定不稳定注水参数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块实施了不同形式的不稳定注水方式,均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了梁家楼油田的采收率与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9.
正理庄高39块火成岩油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应用精细构造图进行交汇作图的方法,对高39块火成岩上、下圈闭进行重新认识。目的解决该块油气藏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结果高39块火成岩油藏在平面上沿南西—北东方向呈独立三小块零星分布:纵向上仅分布于火成岩下部的圈闭内。结论火成岩的侵入时间和空间位置是决定该块油气聚集和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流体势原理在注水油田开发中的潜力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29  
油田的注水开发同其成藏一样,本质上都遵循了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即开发中可劝的油气一部分将运聚到更低势区的油井而「被采出,另一部分将富集在圈暑中无井控制的低势闭合区而成为开发中所谓的潜力区。中应用流体势原理,对潜力区进行了本质上的阐述,指出注水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两个方面,由此分析研究了目前注水老油田簪的形成原因,划分三种基本类型,并总结了其特征与分布形式;在此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