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连续油管带底封逐层喷砂射孔逐层压裂占用井场的时间短,施工后的井筒是一个全通径的井筒,便于作业井后期的修井作业,但若对连续油管在带底封压裂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及强度校核方法认识不足,可能导致油管失效,工具串落井。通过分析连续油管在带底封压裂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并校核其强度,得出连续油管在合川构造2次底封压裂施工中破坏的原因为封隔器下部流体压力对连续油管产生的过高的轴向力引起压曲破坏。根据这一方法可预先评估连续油管在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并选择合适外径及壁厚的连续油管。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苏油田花庄地区钻井过程中井壁不稳、钻井液滤失以及低压、低渗、强水敏性油藏容易伤害等情况,研究并应用了超低渗透钻井液。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表明,超低渗透钻井液具有很好的封堵能力,通过增强内滤饼封堵强度大幅度提高岩心承压能力,达到降低滤失和保护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磨030—H9井是磨溪构造上的一口水平井,采用了先期裸眼完井,在水平段下入3个裸眼封隔器,以期实现对水平段的分段酸化处理。由于井下落物,无法座封悬挂器及封隔器,只能通过浮鞋注酸,对整个裸眼段实施笼统酸化,但是只有浮鞋提供的从油管到管外环空的单向流动通道,无法实现酸化后的排液工作。针对磨030—H9井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合理的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方案:对油管穿孔实现酸化后的排液;为了防止井下落物引起的卡钻,采用通井模拟方法,为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施工获得一次性成功,大大降低了残酸在地层的滞留时间,减小了残酸引起地层污染的可能性;在井口带压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井控安全。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技术在四川油气田的首次成功应用,为该项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M油田的开发概况和出砂状况,综合分析了M油田出砂的原因,建立了出砂理论模型,对其进行了出砂模拟实验分析,分析了产量、含水和压力等因素对M油田出砂的影响,确定了M油田的合理生产压差及抽汲参数,并对M油田的出砂形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M油田防砂原则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开发方式、不同开发时期以及不同井况采取不同的防砂措施,以实现经济而有效的防砂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避免复合桥塞分级技术在页岩气井等复杂工矿开采中出现的桥塞下放不到位、常规磨鞋不能通过变形点、电缆断裂、卡钻等风险,采用连续油管喷砂射孔技术与缝内暂堵相结合代替传统桥塞—射孔技术。介绍了水力喷射原理、喷嘴水力学参数的设计以及连续油管喷砂射孔施工配套技术的优化措施。采用连续油管喷砂射孔技术对昭通地区一口页岩气井进行了分段改造,结果表明,该技术在页岩气储层改造中的应用可行且高效,具有能够实现灵活分层、不受井筒变形限制、施工后井筒清洁和便于后期修井作业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裴楚洲 《天然气工业》2014,34(Z1):123-125
目前页岩气井的压裂工艺普遍采用快钻桥塞分段套管压裂,使用电缆传输泵送射孔枪及桥塞。这要求对第一段射孔后,实现井筒与地层的连通且要达到泵送射孔枪及桥塞的排量要求,方可实现电缆传输泵送射孔枪及桥塞。由于电缆传输在水平井所用的爬行器速度慢、可靠性差,因此连续油管传输射孔被广泛应用于水平井第一段的射孔。由于连续油管所用的防喷管高度的限制,对第一段分多簇进行射孔往往达不到泵送的排量要求,既增加施工时间,也增加了工作液的使用量,因此实现连续油管分簇射孔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在常规液压起爆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用两个液压起爆器,一个安装于射孔枪下端,传压孔为侧孔,通过环空加压起爆;另一个安装在射孔枪上端,通过连续油管内加压起爆,射孔管串中不接筛管。水平井连续油管传输分簇射孔技术在焦页9 2HF井首次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对三簇及三簇以上连续油管分簇射孔的实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