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两井地区储层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难采储藏,储层物性及孔喉结构差,而该油田常用的压裂液的残渣及破胶残液容易对天然裂缝、支撑裂缝及基质造成伤害,造成对储层的严重污染.分析了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低伤害压裂液的性能要求,优选出了弱酸性高弹性缔合压裂液.对该缔合压裂液的耐温耐剪切、破胶及弹性力学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冻胶黏弹性高,能携带高浓度的支撑剂,稠化剂无水不溶物,破胶后残渣含量低于52 mg/L,破胶黏度低于3 mPa·s.通过配套技术的应用、优化泵注工序及压后管理,该缔合压裂液现场应用4口井8层,见到了好的效果,满足了储层低伤害改造的需求,且该压裂液现场配制简单、性能可控、成本低.  相似文献   
2.
乙酸在酸化工作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酸的相对反应速度,乙酸与柠檬酸对稳定铁离子的协同效应,乙酸的腐蚀速度及其对酸液局部腐蚀钢铁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具有缓速、协同柠檬酸稳定铁离子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温下酸液的腐蚀速度,能够协同缓蚀剂有效地控制高温动态条件下高浓度土酸溶液对钢片表面的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3.
许志赫 《油田化学》2000,17(4):299-302,313
用经典氟电极法测定的乏土酸中活性氢氟酸的浓度值,由于酸岩反应产物氟硅酸和氟硅酸盐的干扰而偏高。为了得到乏土酸中活性氢氟酸的真实值,本文提出了一种校正氟电极法。针对一定氢氟酸初始浓度的土酸液,用玻璃片失重法建立标准工作曲线并测定不同酸岩反应阶段的乏酸液中活性氢氟酸的浓度,同时测定各个乏酸液中氟电极的电位,绘制活性氢氟酸与氟电极电位关系曲线(标准校正工作曲线)并建立多项回归方程。此法快速、简便、消耗酸液样少,测定值准确可靠。本文详尽介绍了测定步骤并用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合成聚合物超高温压裂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埋深大于5000 m,储层温度高达180 ℃,需要开发一种能应用于超高温(180℃以上)储层的新型低伤害压裂液.在室内合成交联剂AC-12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压裂液添加剂的用量,研发了新型的合成聚合物压裂液配方.室内实验表明,合成聚合物压裂液在180℃下具有很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在180 ℃、170 s-1剪切120 min后,压裂液黏度在100 mPa·s以上.通过将剪切速率由170 s-1增加到1000 s-1、2000 s-1,再降到170 s-1,模拟压裂液在泵入过程中管路高剪切和裂缝低剪切的黏度变化情况,得到该配方高剪切下的黏度恢复能力强,进入裂缝后有足够的黏度使支撑剂全悬浮,该压裂液具有高剪切下的黏度恢复性能.同时,合成聚合物压裂液容易破胶,破胶液黏度低,残渣含量少,可以在高温深井使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系烃源成藏的H凹陷凝析气藏部分储层与邻近煤层之间的隔层应力差较小、裂缝高度不易控制的改造难点,通过理论研究制定了用线性胶携带多级支撑剂段塞控制裂缝高度的工艺方法,改变以往采用下沉剂控制裂缝向下延伸的控缝高的技术思路。针对储层泥质含量较高易伤害的特点,优选了低浓度羧甲基羟丙基瓜胶压裂液体系,并在前置液阶段混5%~10%柴油进行乳化降滤,降低储层伤害。通过改变工艺措施和工作液方案,确保了加砂压裂施工成功率和压后效果。在H10井进行了先导性试验,分压3层,采用三级段塞加砂,单层最大加入20~40目陶粒支撑剂35 m3,砂浓度最高570 kg/m3(砂比35%),平均砂浓度478 kg/m3(砂比27.5%)。3层压前无产量,压后返排率48%,合层试气求产日产天然气4×104 m3,凝析油0.4 t/d。井温测试和模拟分析表明,缝高、滤失和多裂缝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该井加砂压裂改造先导性试验的成功实施,为同类储层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火山岩岩板长期导流能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岩气藏的压后效果和压裂有效期取决于压裂支撑剂的长期导流能力,以往采用短期导流能力室内数据进行压裂优化设计,不能反映真实的裂缝导流能力,导致预测的气井产能差别较大。为了得到真实的长期导流能力,采用改进的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装置对火山岩岩板进行了长期导流能力测试,发现支撑剂在火山岩岩板上有明显的嵌入,造成导流能力明显下降,并且50h后导流能力还没有完全稳定,导流能力的变化趋势也不同于钢板长期导流能力(而钢板长期导流能力50h后的导流能力数值基本稳定)。同时,对不同闭合压力下的岩板长期导流能力和钢板短期导流能力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岩板长期导流能力提供了模拟储层条件下的真实数据,也反映了裂缝的长期导流能力变化趋势,对于准确认识火山岩气藏的生产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因次支撑指数法在人工裂缝参数优化时未考虑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变化对压裂井产能的影响,因此优化结果在实际生产时并非最优。结合支撑剂的长期导流实验结果,将无因次支撑指数法中的裂缝宽度和渗透率转换为时间变量的函数,并对无因次支撑指数法进行时间积分,求取最大的无因次累计生产指数,作为最优的裂缝参数优化结果。由于该方法引入了时间变量,考虑了支撑剂导流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因此较无因次支撑指数法更符合实际。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低渗、特低渗储层,在考虑长期导流能力的情况下,优化结果所需缝宽更大,支撑剂铺置浓度更高,改变了以往低渗、特低渗储层对人工裂缝导流能力要求不高、尽量造长缝的观点,对提高单井压后增产有效期和压后效果有重要意义。建议对特定区块开展有针对性的铺置浓度对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为无因次累计生产指数法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渤南油田低渗高温欠注井伤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渤南油田注水井伤害机理,从地层特性具有的潜在损害(粘土矿物、低孔低渗)、不适当酸化和重复酸化对储层的潜在损害、地层流体的潜在损害、储层敏感性损害因素及油层保护、以往增产措施等可能对低渗储层造成的损害进行了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为渤南油田欠注井采取酸化增注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含硫化氢气井的酸压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东北普光气田是我国特大气田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储量,同时H2S平均含量达14.96%,如何保证酸压施工的安全与实现大幅度增产是酸压设计改造的重要方面。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在液体配方体系上选用了惰性前置液与缓速胶凝酸,减缓酸岩反应速度;在添加剂上优选了抗硫化氢和酸液腐蚀的专用缓蚀剂;在工艺方法上采用了压前解堵降压的措施;在工艺优化上设计了三级注入与闭合酸化相组合的工艺技术,增加了有效酸蚀缝长与导流能力,形成了针对酸性气井酸压改造的综合方法。现场实施了该套工艺技术,确保了施工安全,压后产量显著提高到75×10^4 m^3/d。研究表明,该套技术适合该酸性气田的有效酸压改造。对川东北的普光、罗家寨、滚子坪等及类似酸性气田的储层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经验,为普光气田的可采储量探明和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一种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酸化前储层评估、储层敏感性研究、长短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结合19FNMR残酸离子测试分析、酸化工艺参数优选、现场实施后评估技术等,有针对性地对低渗欠注井进行酸化解堵,该系统方法应用于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