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第三系油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第三系的烃源岩属不纯泥岩.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因此目前对该区烃源岩的认识和评价结果尚存争议,同时,柴西北区的油源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划分出有效的烃源岩,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这比直接采用参数的平均值更为科学.据此发现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层位是N12和E23,最重要的生油区域位于小梁山-南翼山-油泉子一带.根据油源对比结果,认为柴西北区的原油并非来自茫崖凹陷,而是来自本区的N12和E23烃源岩,原油以自生自储和短距离的垂向、侧向运移为主,这是因为研究区缺乏油气长距离运移的地质条件;小梁山凹陷及其周缘不管是深层还是浅层,均是本区的一个重要的生油中心;这一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第四大气区,按照碳氢同位素指标,该区天然气可划分为油型气、煤型气和生物气3种类型,整个盆地形成了柴西油型气、柴北缘煤型气和柴东生物气3套含气系统。通过对盆地天然气基本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资源潜力及勘探程度,提出了“立足生物气,突破热解气”的下步勘探思路,指出下步应以柴东水溶气及浅层气、柴西北区热解气作为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地震剖面的重新对比解释,对盆地构造格架、形成演化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第四纪与第三纪柴达木盆地为不同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叠合盆地。第三纪柴达木盆地主要位于乌图美仁—大柴旦断裂带以西,第四纪盆地主要位于该断裂带以东,一里坪坳陷是两期盆地的主要叠合区域。第三纪盆地形成于早喜马拉雅运动,发展于中喜马拉雅运动,消亡于晚喜马拉雅运动,经历了由断陷到坳陷至反转隆升的过程。下第三系具有多个沉积沉降中心,中新统与上新统具有相对统一的坳陷中心,后期构造变形强烈,断裂、褶皱发育。而第四纪盆地形成于晚喜马拉雅运动,为走滑盆地,沉积中心在纵向上向东有所迁移,构造变形弱,多为同沉积构造,幅度较小。柴达木盆地独特的油气地质条件,决定了在油气勘探上必须采取非常规思路和方法,向斜部位、构造裂缝可能有大发现。  相似文献   
4.
在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中,近期发现较好的天然气显示。从天然气源岩评价入手,开展了有机质丰度、生烃史分析、气源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估算了新近系天然气资源潜力,分析了有利勘探区带。认为新近系天然气为热成因气,其源岩丰度中等偏差,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初步估算一里坪新近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5×1012m3,一里坪凹陷西缘构造带埋藏较浅、构造形成相对较早,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
用数字岩心确定低渗透砂岩水锁临界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水锁内在因素与损害程度之间的联系机制对水锁抑制措施的研发至关重要,但常规的水锁物理实验只能研究宏观水锁损害后的结果,而无法探讨其微观机理。为此,通过高分辨率微CT扫描构建了低渗透砂岩三维数字岩心,并建立了与之等价的孔隙网络模型,利用孔隙级流动模拟开展了由毛细管力控制的虚拟"自吸"实验,探讨了润湿性、含水饱和度、孔喉结构参数等微观内在因素与水锁损害程度的联系机制。结果表明:(1)润湿性从水湿依次过渡到气湿,水锁损害程度逐渐减轻,只要将强水湿毛细管环境转变为弱气湿,就能有效地减轻水锁损害,提高气井产能;(2)初始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之间差异越大,水锁损害越严重;(3)水锁损害程度与配位数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孔喉比呈正相关关系;(4)在现有研究条件下,由中等尺寸喉道组成的地层更容易水锁。结论认为,存在一个临界喉道半径使得水锁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热成因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逐步深化,三湖地区热成因气正在成为新的勘探方向。阐述了热成因气的发现过程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指出三湖地区存在一个新的含气系统——新近系含气系统,对其主要地质条件开展研究后认为,勘探潜力巨大,其天然气资源量约1.5×1012m3,碱山—鄂博山—落雁山以西是下步浅层勘探的有利区带,鸭湖—台南构造以东是下步中深层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渝东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理化性能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长水平井钻井中页岩储层井壁失稳的内在原因,采集渝东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露头页岩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能和页岩声波响应室内评价实验,并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理化性能参数间的相关性。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度范围为1.5%~2.5%,平均值为1.9%,渗透率平均值为6.72×10-4mD,岩样层理、微孔隙和微裂缝发育;2页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黄铁矿和黏土,脆性矿物含量高,石英平均含量超过45%,黏土含量约为22%,并以伊利石为主,含少量的膨胀性黏土伊/蒙混层;3实验样品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值均小于10 mmol/100 g,平均值为8.2 mmol/100 g,比表面积的平均值为18.39 m2/g,孔径分布平均值为3.76 nm,比表面积和孔径呈现出负相关性;4随层理与岩心轴向夹角的变大,波速呈现出减小趋势;5比表面积和孔径与波速关联度较好,分别呈正、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北缘典型构造断层封闭性与天然气成藏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五号二高点构造深部42号、浅部Ⅰ号断层和南八仙构造深部仙南、浅部仙北断层对成藏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地质分析和数理评价发现,这两个构造断层的封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冷湖五号构造深部断层比浅部断层侧向封闭性好,南八仙构造浅部断层比深部断层侧向封闭好;不同构造深浅部对应的断层中,冷湖五号构造比南八仙构造的断层具更强的垂向封闭.南八仙构造仙南断层垂向封闭性较小,开启期发生于油气成熟到生烃高峰期,起通道作用,仙北断层具下开上闭性,有利成藏.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五号二高点构造深部42号、浅部Ⅰ号断层和南八仙构造深部仙南、浅部仙北断层对成藏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地质分析和数理评价发现,这两个构造断层的封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冷湖五号构造深部断层比浅部断层侧向封闭性好,南八仙构造浅部断层比深部断层侧向封闭好;不同构造深浅部对应的断层中,冷湖五号构造比南八仙构造的断层具更强的垂向封闭.南八仙构造仙南断层垂向封闭性较小,开启期发生于油气成熟到生烃高峰期,起通道作用,仙北断层具下开上闭性,有利成藏.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