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油气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升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平的重要抓手。对于摸清我国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家底,以及建立矿产资源定期调查评价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油气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系统梳理了油气探明储量现状,掌握储量的分布和品味状况;完成五项专题调查,明确各类型储量现状;完善探明储量数据库,筑牢储量数据基础;建立国情调查图形库,促进储量信息化管理;综合评价可利用资源情况,提出油气资源保障措施。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加强技术把关,规范储量数据库填写;二是形成技术规范,指导储量图形库建设;三是制定扶持政策,推动难动用储量有效开发;四是强化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低品位储量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发现了大量低阻油层,但由于其成因机理及识别方法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常被错判或遗漏。为此,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和高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测井资料及试油、试采等数据,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阻油层的成因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幅度低、油水关系复杂、不动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矿化度高是长4+5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其中,不动水饱和度高主要受颗粒粒度细、泥质含量高及孔隙结构复杂等因素控制。实例分析表明,定性识别低阻油层的邻近储层对比法、以泥质含量-孔渗比-不动水饱和度三维模型为基础定量识别低阻油层的可动水分析法及快速直观识别低阻油层的交会图版法为长4+5低阻油层识别的3种有效方法,使研究区低阻油层的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的符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油气储量评审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本文系统梳理了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将其分为两类:国家标准和地质行业标准,并总结了每个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国家标准规定了我国油气资源储量的分类框架,是油气储量评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地质行业标准包括6个储量估算规范和3个储量报告编写规范,前者用于指导我国油气储量的估算,后者用于指导我国油气探明储量报告的编制。本文指出了油气储量评审技术标准体系在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包括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和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并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对标准体系宣贯和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制定可采储量标定报告编写规范和页岩油储量估算规范,进一步补充完善储量评审技术标准体系。本文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油气储量评审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对于我国油气储量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识别储层岩性是开展地层对比和沉积展布等地质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前提。致密砂岩储层多为砂、泥岩薄互层,形成的岩性不仅种类较多,而且大部分岩性的测井响应也较为相似,为相关的岩性识别工作带来了困难。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在模式识别上具有强大的分析性能,选用了稳定性好且计算效率高的XGBoost模型来解决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识别问题。该模型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较多的经验参数参与,且计算速度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为此提出了采用CRBM模型和PSO模型对其进行改进。CRBM模型具备数据提取功能,可从源数据中挖掘出更少但更利于建模的新自变量,而PSO模型可通过迭代计算确定XGBoost所有经验参数的最优值。以姬塬油田西部长4+5段部分取心井资料为基础,通过设计两个实验来验证提出的混合模型的预测能力。为加强验证效果,在实验中加入了PNN和SVM的优化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所提出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最高,均在9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不仅能有效解决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识别问题,且较以往经典预测模型更具推广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渗透率预测模型主要分为物理模型和拟合模型。物理模型基于测井理论,能得到可靠的渗透率预测值,但推广性较差;逐步迭代为经典的拟合算法,能快速预测渗透率,但难以确定各类测井曲线与渗透率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无法用解析式表示目的层渗透率最优拟合模型。为此,从优化参数角度出发,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改进XGBoost,进而提出渗透率预测模型PSO-XGBoost。以姬塬油田西部长4+5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实验考查PSO-XGBoost预测渗透率的能力。结果表明:①与物理模型相比,拟合模型涉及的储层特征参数较少,因此在建模资料不充足的情况下,适用性更好。但由于预测性能受建模数据品质影响很大,导致计算稳定性不佳,难以推广使用。②使用PSO技术可优化SVR、GBDT、XGBoost参数,形成的PSO-SVR、PSO-GBDT、PSO-XGBoost能快速给出可靠的预测结果,其中PSO-SVR的预测性能随训练样本品质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PSO-GBDT的预测性能随训练样本品质变化没有较大的波动,PSO-XGBoost的预测效率和精度最高,稳定性最好。因此PSO-SVR难以推广使用,PSO-XGBoost最具推广应用价值。③逐步迭代、PSO-SVR、PSO-GBDT、PSO-XGBoost的预测能力都可在训练更多学习样本后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挥发油藏回注溶解气开发可以减缓压力衰竭,提高注气驱油效率。然而注气开发存在气油流度比高,重力分异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波及效率较低,并且在非均质性强的储层更为突出。以实际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在考虑回注比差异的前提下研究了层间非均质性、储层韵律性、地层倾角、回注比、开发层系对纵向波及效率的影响规律;平面非均质性和回注比对平面波及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回注比对波及效率影响显著,均质储层的波及效率随回注比的增大而增大,非均质储层的波及效率随着回注比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回注比为1时,储层韵律性和平面非均质性对波及效率的影响不明显,纵向非均质性越大波及效率越小,储层倾角越大波及效率越高;当回注比为1.2时,非均质性越强波及效率越低,储层正韵律的波及效率高于反韵律,储层倾角影响不大。建议在气源充足并且储层非均质性较弱时,可以设置1.2的回注比;当缺少外界气源并且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则可以将回注比设置为1;当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并且回注比小于1时可以采用1套层系开发,其余情况采用多套层系开发;井网一般采用5点法,或者早期采用反9点法,后期调整为5点法井网开发。  相似文献   
7.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薄差层逐渐成为开采的主要对象,因此对测井资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提高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是提高薄层评价效果的关键.常用的反褶积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划分薄层效果不够明显.为此,提出了将小波分解与反褶积结合提高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的方法.首先选取适当的小波函数,确定变换次数为3后,对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不同尺度上的子带信息,然后对尺度三上的细节系数做五点反褶积滤波处理,并对尺度一上的细节系数进行阈值去噪处理,最后对处理后的各尺度上的低频、高频系数进行小波重构,得到高分辨率测井曲线.选取了某油田两口井的常规声波曲线进行小波反褶积处理.两口井声波时差曲线处理结果与实测的高分辨率声波时差曲线对比表明,该方法处理后的测井曲线分辨率有明显提高,可以满足薄层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是资源储量管理与研究的基础。分类新国标(2020版)于2020年5月1日实施,在油气资源储量相关术语及定义、勘探开发阶段、分类框架以及数据发布原则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与补充。为进一步推进分类改革后的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工作及相关配套技术标准和评估规则的制修订,针对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与偏差,结合相关修订考量,对比了新老国标主要内容变化以及与《石油资源管理体系》(PRMS,2018版)的联系,分析了新国标出台对资源储量管理及估算的影响和意义。2020版国标主要在技术内容上精简了勘探开发阶段划分、简化了矿产资源储量类型与经济意义划分、增加了储量数据管理和发布的新要求,同时参考了与PRMS体系相类似的商业性概念。新国标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储量评估与管理成本,便于储量的社会认知,对于在新时期下提高油气储量管理水平、助力油气增储上产以及保障国内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