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了新型硅光电传感器在局部放电检测方面的性能,并将其测得的光脉冲与传统特高频脉冲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通过光、电同步局放试验,对各种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工作特性和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探索了硅光电局放传感器在实际放电监测中的优势及可行性。此外,通过光、电同步监测数据分析,获得了局放光辐射与电磁辐射两种物理现象的统计学表现。结果表明,与特高频传感器相比,处在最佳工作电压下的硅光电传感器有着更高的信噪比;两种光学检测手段在高频电机的电磁干扰下,硅光电传感器体现出更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两种检测手段获得的PRPD图谱所反映的放电相位区间与放电特征都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脉冲重复率随施加电压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硅光电传感器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单光子灵敏度,得到的光脉冲统计频次相对局放电磁脉冲频次较高, 并且相基统计数据中的偏斜度和陡峭度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理论分析了交直流互联系统中仅发生交流侧故障时直流系统等值工频变化量电流的特性,然后分别探讨了,直流馈入对与直流系统直接相邻的,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故障分量判据和稳态量判据的影响。研究表明仅发生交流系统故障时,对稳态量电流差动保护影响相对较大,容易引起保护的拒动,然后提出了一种仅基于幅值判据的应对措施。最后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交直流互联系统换相失败时引起的电磁暂态过程与纯交流环境时不同,因而会对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产生影响。以交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引发换相失败为例,将换相失败等效为双故障源模型,详细分析了换相失败对接地距离继电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傅氏算法在换相失败时不能很好地准确测量短路电抗值。然后定义了混联系统中交流保护风险因子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并进一步地从风险因子和算法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结论的准确性,并对几种可能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解微分方程算法在换相失败时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基料、无机填料、增韧剂、润滑剂对尼龙6(PA6)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VOC的影响,得到一种高性能低VOC的PA6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以PA6 IM为基料、滑石粉为无机填料、EPDM 3092M为增韧剂、E525为润滑剂的尼龙6复合材料,具有高性能、低VOC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现有电压互感器(TV)断线闭锁措施没有考虑系统发生故障时TV断线的情况,因此在智能电网信息共享的大背景下,针对开口三角绕组任意连接的TV,提出短路故障时利用开口三角电压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自产零序电压的关系对电压互感器的断线情况进行识别。对所提方法的识别盲区提出了解决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结合选相元件,所提方法能够在线路故障的情况下发生TV断线时对相关保护进行有效闭锁。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且没有发生TV断线的情况下,可利用故障报告预先判断接线极性,简化后续的TV断线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得到MWNTs-PBA,并以此对聚氯乙烯(PVC)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MWNTs-PBA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ATRP法成功地将PBA接枝到MWNTs的表面。接枝了聚合物的碳纳米管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5 oC左右)、耐热温度(20 oC左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导电性能也同时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交直流互联系统换相失败时引起的电磁暂态过程与纯交流环境时不同,从而对交流工频量的距离保护的动作行为产生影响。通过引入象限的概念,分析了换相失败期间逆变器交流侧等值工频电流的暂态特性,然后详细研究了考虑零序补偿电流下换相失败对距离保护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换相失败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主要与故障位置以及过渡电阻的大小有关;并提出了基于零序方向元件及基于测量电抗变化的"纵续"动作的解决措施。大量的PSCAD/EMTDC仿真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单体,采用乳液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交联型聚硅氧烷乳液。考察了预乳化时间、硫酸催化剂浓度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乳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和TEOS含量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液进行预乳化(较佳预乳化时间5min)可加快单体的聚合反应速率,且可提高单体的最终转化率;升高反应温度(较佳温度为80℃)、增加硫酸浓度(较佳浓度125.2mmol/L)和SDBS浓度(较佳浓度77.3mmol/L)有利于加快聚合反应速率;随TEOS含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该反应的聚合反应速率与硫酸浓度0.42次方、SDBS浓度0.38次方、TEOS质量分数(基于D4质量)0.27次方成正比,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4.67kJ/mol。  相似文献   
9.
振荡是电力系统中一种严重的异常运行状态,容易引起距离保护的误动,而振荡轨迹的识别是研究振荡对距离保护影响的理论基础,经典的振荡轨迹分析一般是基于系统两侧电势幅值相等的假定条件进行的。所提方法不进行任何假设,基于测量阻抗的数学解析式,对测量阻抗的振荡轨迹进行了详细推导。推导结果显示,在任意系统阻抗角下,系统两侧电势不等时振荡轨迹为圆,并确定了振荡圆心和半径。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交直流互联系统的故障暂态过程与纯交流系统有所不同,从而会对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产生影响。对传统交直流互联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零序电流的分布情况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基于叠加原理,结合接地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详细分析了直流馈入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增加零序方向元件辅助判别的解决措施。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