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6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川东北五宝场构造沙溪庙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宝场构造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是目前川东北地区在沙溪庙组地层中首先发现的气藏,也是川渝地区低效油气合作开发的重点目标。为此,通过沉积相、物性、横向分布等多方面分析研究,确定沙溪庙组储层具有以下特征:以中砂质粗粒、粗砂质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性质纯、性脆;具有低胶结物含量、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可分为洞穴、孔隙、裂缝和喉道3大类12个亚类,以次生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裂缝是油气渗滤的主要通道,储集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分选中等偏低、中低孔隙度中小喉型;加砂压裂对沟通储层、改造储层效果较好;沙二段底部嘉祥寨砂岩储层物性好、横向可追踪,是勘探首选产气层。  相似文献   
2.
气井临界水饱和度是指在工业气流产量下限时所对应的最大含水饱和度。确定气井临界水饱和度对划分气井有效厚度、计算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与测试产能有关,而且和岩石孔隙结构(反映在相对渗透率上)有关。储层孔隙结构越好,测试产能越高,临界水饱和度越高,其对应的有效孔隙度下限越低。采用试井原理并结合相对渗透率资料,通过迭代试差法可求取气井临界水饱和度,进而确定气井含气饱和度与有效厚度。该方法已在川东多个石炭系气藏中使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川东石炭系微地貌特征与油气藏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碳酸盐岩气藏局部储层段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状况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区卡洛夫-牛津阶18口取心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结果,发现该区储层主要发育水平裂缝和低角度斜交裂缝,按裂缝之间的切割、限制、组合关系及产状特征,可识别出成岩裂缝和构造裂缝2种成因类型的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对储层发育具有重要贡献。在认识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次生石英ESR年龄标定、非定向样品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同位素(碳、氧、锶)测定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方法,确定构造裂缝具有3个形成期次,分别对应于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研究认为,喜山早期和中期的2期裂缝(或断裂)具有极其重要的通源性质,油气充注成藏始于喜山早期,定位于喜山中期。  相似文献   
5.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是集勘探、开发、建设、运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项目。面对工期紧迫、工程浩大、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资源国基础设施较薄弱、决策环节较多等诸多困难,中国石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围绕2009年建成一期工程和2013年基本建成二期工程两大工作目标,针对海外项目特点和产品分成合同(PSC)要求,打破常规传统模式,创新勘探开发“一体化” 的立体管理模式,即:组织管理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研究体系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等来破除部门和井别限制,实现勘探开发业务融合管理、无缝衔接,减少重复建设,缩短气田建设周期,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同时集成创新了盐下缓坡礁滩高压气藏群高效开发配套技术及特大型跨境台内滩叠合气田高效开发配套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6年时间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5 000×108 m3,基本建成年产天然气130×108 m3的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为海外及国内同类型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苏5区块储层地震反演预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里格气田二叠系气藏属非均质性极强、低孔、低渗的河流-三角洲砂岩岩性气藏,有效储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大,这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由于砂岩储层岩性圈闭本身的复杂性,常规反演与解释技术难以满足对苏里格地区二叠系砂岩储层预测的需求。为准确预测盒8段砂体及有效砂体的纵横向分布、精确提供井位和高效开发盒8段气藏,基于苏5区块2004年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反演研究工作,以期能寻找到适应本区域的反演方法。经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发现基于统计学的随机地震反演技术能有效预测苏里格气田二叠系砂岩储层的分布,通过对该区块地震资料的处理,得到了盒8段的有效砂体分布范围,所部署的开发井都取得了高产油气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的预测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预测北非S油气田上白垩统Abiod组碳酸盐岩储层的缝洞分布情况,结合已有的钻井资料,综合运用FTEC和Ant tracking技术对该区的缝洞及断裂体系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构造破裂作用是S油气田储层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裂缝是储集层的主要渗流通道;同时得出,FTEC方法对构造起伏大、构造复杂的地区的储层缝洞预测能够取得很好的预测效果,并有效地克服了基于地震数据体的Ant tracking断裂体系预测方法的局限性。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提高了碳酸盐岩储层缝洞预测的精度,为S油气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预测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阿姆河右岸A区气藏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姆河右岸A区是中(国)-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项目的勘探区之一。通过论述区内储盖组合、烃源岩特征、构造演化史和已发现的气藏特征,总结了其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分析结果表明,A区具有早期聚集成藏,晚期改造,并由东南往西北再分配的成藏特征,区内西北地区的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域,而东南翼部位是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这些认识对阿姆河右岸区块进一步的勘探开发部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气钻探中,钻遇地下水、地热等油气井伴生资源的情况十分普遍,油气勘探开发中因工程或油气开采枯竭等原因产生报废闲置井也是常见现象。对四川盆地东部历年所钻探的油气井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现有报废闲置的油气井中,绝大部分井都曾钻遇地下水、地热(温泉)等可再生资源,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而借助报废闲置井开发利用油气井伴生资源,不仅成本和风险低,而且可实现闲置资产的再次利用。为此,经过对市场、油气井伴生资源品质特征及油气井所处环境的研究, 结合国内目前技术经济条件,探讨了川渝地区油气井伴生资源中地热、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方向和技术途径。从国家能源供给和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石油企业可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逐步向油气井伴生资源领域开拓延伸,进而实现油气井伴生资源开发利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对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台地储层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确定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及前缘缓斜坡的坡内礁、滩相沉积最有利储层发育。储层岩性主要为厚壳蛤礁灰岩和各类颗粒灰岩,以发育保存良好的原生孔隙型与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认为台地边缘和斜坡内的储层分布明显受沉积期的有利礁、滩相带和埋藏期成岩作用等复合因素控制,这一特点可作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