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根据近年油气田效益评价结果,青海油田原油单位操作成本逐年大幅上升,其中井下作业成本占总操作成本比例约占30%-35%,其原因是老井递减加快、措施工作量加大、措施增产效果不明显所致。本文通过对近年措施实施效果调查统计分析,提出油田措施作业下步管理思路,建立措施效益分析管理体系,并辅之以措施效果业绩考评保障措施,通过措施作业事前方案论证评估和事后效益分析评价,逐步提高措施管理决策水平、提高措施经济有效率,实现油田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油藏广义Vogel方程的建立及压敏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列宾逊函数仅考虑单相渗流,且现有研究只适用于欠饱和油藏及稳态渗流情形的缺陷,拓展了列宾逊函数的定义,并利用流度函数的推广式推导了裂缝性油藏在溶解气驱状态下的广义Vogel方程,其基本形式与Wiggins解析式类似.采用广义流入动态关系研究了不同变形系数下污染程度及油藏压力的压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完善井及高油藏压力状态下的完善井压力敏感性最强,控制合理的压力水平是防止溶解气驱阶段产能急剧下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文献提出的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孔隙压缩机理认识方面存在片面性。对于油藏多孔介质而言,由导出公式可得出多孔介质较固体介质更难以压缩的结论,这违背了基本的材料力学原理。本文在分析地下多孔介质受内外应力发生变形的基础上,认为岩石孔隙度压缩是内外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提出孔隙压缩系数的新表达式,该式克服了原压缩系数表达式的缺陷,对于油藏工程计算的正确取值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不同钻井和完井方式下水平井近井地带达西流动和非达西流表皮系数的计算方法,介绍了现已发表的相关计算公式,并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利用分析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水平井近井地带表皮系数和非达西流动系数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乌南油田油井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气、蜡影响的特点,部分井还伴随有出砂现象.采用常规抽油机方式存在清蜡维护工作上难度较大、泵效低、能耗高、检泵周期短、开采效益差等问题,因此在2007年进行了螺杆泵采油试验。试验效果不理想,螺杆泵采油工艺技术不适合在乌南油田使用。  相似文献   
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将资源节约摆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在推进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降低单位能耗、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效率.能源企业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实施"低成本"战略,加强节能管理,助力提质增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企业由注重规模发展向突出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7.
多井同步体积压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井同步体积压裂是对两口或两口以上的配对井同时进行体积压裂,以增加水力压裂裂缝网络的密度及表面积,达到初期高产和长期稳产的目的。探讨了多井同步压裂井间裂缝网络连通机理,对井间变应力压裂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从实例角度给出了多井同步体积压裂的实现方法。现场应用表明,同步压裂能够大幅度提高配对井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调剖堵水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出水是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层原生及后生的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以及其他原因(如作业失败、生产措施错误等),在地层中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锥、水窜、水指进,使一些油井过早见水或水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堵水调剖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石油沥青质的絮凝会导致石油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出现许多严重问题。不同根据地以及储存条件下沥青质组成差别很大,且絮凝机理尚不明确,很难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沥青质沉积抑制剂。为研究石油沥青质的絮凝机理,对沥青质絮凝动力过程进行实验探索并利用群体平衡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现对沥青质絮体粒径、结构及强度的调控以及对絮凝系统的预测。实验研究了沥青质浓度、甲苯与正庚烷溶剂体积比和剪切速率对絮凝过程的影响,同时在群体平衡模型中引入絮体结构模拟絮凝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颗粒絮凝过程主要受剪切速率的影响,考虑了絮体结构变化的群体平衡模型模拟结果更为准确。研究结果对解决石油生产、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沥青质的聚沉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