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宇林  何保  姜志刚  赵忠英 《煤炭学报》2007,32(10):1036-104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煤田地质、石油地质信息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平庄盆地的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八里罕拆离断裂是成盆的主控断裂;早期该盆地为地堑式盆地,中晚期演化为半地堑式盆地;挤压构造应力场导致了平庄裂陷盆地消亡;此后该区又经历了北北东向断裂左行走滑(形成了小型拉分盆地,将平庄盆地与相邻的元宝山盆地连通)以及形成北北西向褶皱的构造活动改造.  相似文献   
2.
盆地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盆地是我国煤、油、气共生盆地之一,开展该盆地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对于优选煤层气有利探区,实现该区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具有重要意义.从气源条件、储集条件和保存条件3个方面,分析了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的成藏条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凹陷具有煤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变质程度低、含气量低、含气饱和度高、埋藏较深、煤层气地质储量丰富及保存条件良好等特点,认为该区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好,能够实现与常规油气共采,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三段煤系5种沉积组合的基础上,应用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揭示了煤层赋存的总体特征及部分主力煤层空间发育的差异性.进而分析了同沉积断裂构造和沉积环境对聚煤的控制作用,前者表现为各赋煤区的分布明显受走向与凹陷长轴方向一致的同沉积断裂控制;后者表现为在冲积扇前与残存湖泊之间出现大面积泥炭沼泽化聚煤,而泥炭沼泽是在先期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相邻地段及部分滨湖基础上演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国内粉煤灰分类的片面性,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粉煤灰科学分类.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并考虑了细度、玻璃体、烧失量、K2O、SO3和CaO多种因素对分类的影响.实例表明,按本文提出方法建立的网络模型较合理,且其精度也较高,克服了以往分类法的片面性,较全面地反映了粉煤灰的品质性能,从而为粉煤灰的多元化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国内外对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及结果,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石中甲烷扩散系数的测定,厘清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含义及其在天然气扩散模拟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目前测定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实验方法可分为游离烃浓度法、水溶烃浓度法和时滞法,这3种实验方法测定的扩散系数具有不同的扩散浓度含义和不同的影响因素,游离烃浓度法测定的扩散系数比水溶烃浓度法测定的扩散系数小约1~2个数量级,比时滞法测定的扩散系数小约2~3个数量级,在天然气扩散量计算过程中扩散量计算的浓度含义应与扩散系数测定的浓度含义保持一致。天然气在岩石中的扩散系数与岩石孔隙度呈线性正相关,与温度的关系满足动力学方程,随压力增加呈对数减小。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成熟度低、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较好,原位加热开发页岩油气的潜力巨大。为了探讨原位加热过程中压力对页岩产出油气特征的影响,为原位加热开发长7段页岩油气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以长7段3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样品以20℃/d的升温速率进行了4组不同压力(0 MPa、2 MPa、4 MPa、8 MPa)的原位加热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压力变化对长7段页岩的最大产油量和产出油性质均有影响,对产出气体组成的影响更大。在4组不同压力下,长7段页岩原位加热的最大产油量为36.97~41.47 kg/t,产油量随压力增加有一定减少。随着压力增加,产出油中轻质组分增加,油品变好,其原因在于高压下有机质生成的重质油的裂解程度相对较高;当加热到450℃时,总产气量为14.28~21.05 m3/t,总产气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4组实验序列产出页岩油气的气油比(289.70~427.04 m3/m3)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大;不同气体组分随着压力增加产量变化差异较大,其中,烃类气体与CO...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应力场测量给出的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常常有争执,且不同的测量方法结果也不同。采用共轭剪节理和断层面产状、擦痕侧伏角及移位符号综合确定主应力轴,并指出两组共轭剪节理所夹钝角压也可能为压缩区,其判别方法采用羽裂判断法和位错方向判断法。工程中的应用表明:工程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为EW,除测点号6,7,8,12外,实测地应力值基本为EW,本方法可用来快速检验地应力测量值是否准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盆地在成盆期或成盆期后大多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岩浆活动。以煤、油、气共生的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和我国首次在矿井中发现、研究、开发煤层气藏的阜新盆地王营井田为例,系统地阐述了火山活动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对褐煤、长焰煤和气煤在平面及垂向分布的控制,进而导致各赋煤区气源条件的不同;估算了王营井田在区域深成变质过程释放甲烷气的基础上,接触变质作用所形成的附加甲烷量;指出由于岩浆侵入形成了天然焦和高变质裂隙煤,使煤层物理性质及储集能力发生了大的变化;强调了岩墙等不同产状的岩浆侵入岩体对煤层气的封闭作用。最后得出岩浆活动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含煤盆地煤层气富集乃至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盆地是我国煤、油、气共生盆地之一,开展该盆地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对于优选煤层气有利探区,实现该区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具有重要意义。从气源条件、储集条件和保存条件3个方面,分析了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的成藏条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凹陷具有煤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变质程度低、含气量低、含气饱和度高、埋藏较深、煤层气地质储量丰富及保存条件良好等特点,认为该区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好,能够实现与常规油气共采,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目前国内在粉煤灰分类方面存在的片面性,我们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粉煤灰科学分类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并考虑了细度、玻璃体、烧失量、K2O、SO3、CaO多种因素对分类的影响。实例表明,按本文提出的方法建立的网络模型比较合理,精度比较高,克服了以往分类方法的片面性,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粉煤灰的品质性能,为粉煤灰的多元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