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1.
在超细催化剂CuO/ZnO/SiO_2上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对用于CO2加氢反应的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性能和产物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催化剂的合适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并对CO2加氢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2.
对丙烷氧化制取丙烯醛的多组份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制备研究和TPR、XRD表征。结果表明Bi-V-Mo-O与Bi-V-W-O催化剂对丙烷氧化制取丙烯醛具有较高的活性与选择性,Ag+是优良助剂。添加Ag+调变的Ag-Bi-V-Mo-O催化剂在490℃、0.004MPa、3000ml/(gcath)条件下,丙烷转化率为46.9%,丙烯醛选择性为52.8%。TPR和XRD研究表明,有优良催化性能的Bi-V-Mo-O和Ag-Bi-V-Mo-O催化剂体系中具有白钨矿(scheelite)型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醇盐法制备了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进行了CO2加氢反应和透射电镜测试,同时以超细CuO-SiO2为对比,分别进行了XRD、TPR研究。对于CO2加氢反应,CuO-SiO2催化剂在加入ZnO组份后催化活性显著提高。TEM测试表明CuO-ZnO-SiO2催化剂前体在400℃及600℃焙烧后平均粒径分别为28nm和34nm。XRD测试表明在CuO-SiO2体系中存在CuO晶相,但更接近于无定形或微晶状态;而在CuO-ZnO-SiO2体系中,则存在CuO晶相和ZnO晶相。TPR研究表明,CuO与ZnO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随ZnO含量增加,CuO还原峰向高温移动。ZnO对CuO还原最大峰温的影响取决于ZnO加入相对量的变化,即ZnO/CuO(mass%)比值。  相似文献   
4.
用于C2氢反应的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醇盐法制备了超缰CuO-ZnO-SiO2催化剂,进行了CO2加氢反庆和透射电测试,同时以超细CuO-SiO2为对比,分别进行了XRD、TPR研究。对于CO2加氢反应,CuO-SiO2催化剂在加入ZnO组份后催化活性显著提高。TEM测试表明CuO-SiO2催化剂前体在400℃及600℃焙烧后平均粒径分别为28nm和34nm。XRD测试表明在CuO-SiO2体系中存在CuO晶相,但更接近于无定形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和反应器结构与材质在Ag-Bi-V-Mo-O催化剂体系下对丙烷部分氧化制取丙烯醛反应的影响,确定较合适的反应工艺条件为:温度490℃,空速3000毫升/(克催化剂小时),C3H8/O2=0.7—0.8,N2含量为10%—15%。且研究表明反应器的结构与材质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影响很大,反应器床层上端应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玻璃反应器比铁反应器能获得较高的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醛收率。根据反应温度和反应器结构对丙烷氧化反应的影响,我们认为丙烷氧化制丙烯醛由丙烷均相脱氢至丙烯及丙烯进一步催化氧化生成丙烯醛两步组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