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水合物法储运煤层气具有安全可靠、费用低等优势。为此介绍了其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而分析其优缺点。①在生成机理及动力学模型方面,分析了基于双膜理论和结晶理论的Englezos模型和基于双过程水合物生成机理的Chen-Guo模型,指出机理研究还应考虑生成热对晶核形成和水合物生长的作用;②在快速生成技术方面,对已有的天然气水合物制备强化工艺进行了分类和比较,指出在满足必要的热力学条件下,采用喷雾扰动下的水合物制备工艺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气、水的接触面积;③在表面活性剂方面分析了其对煤层气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提高了水合物形成速度和水合物形成的耗气量;④针对目前水合物生成模型和快速生成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开展水合物分离技术新工艺、促进产生环境友好型工艺过程、提高煤层气水合物储气密度的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超重力法回收火炸药厂的混合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回收三元混合溶剂(丙酮、乙酸乙酯、水)对HMX转晶时挥发的部分溶剂(丙酮和乙酸乙酯),采用高效传质的旋转填料床对其进行了回收利用.考察了转速、液体流量和循环时间对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和液体流量对混合溶剂的吸收有明显影响,实验的最佳操作参数为转速1 000 r/min,液体流量2 m3/h,液体循环时间12 h.旋转填料床对混合溶剂的吸收具有良好的环保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黎俐  邢银全 《山西化工》2006,26(5):33-35,41
对煤层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结晶状物质(NGH)从而使得煤层气以固态方式储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GH制备和储存条件温和,分解技术难度不大。与传统储运技术相比,应用NGH技术储运煤层气密度高、费用低,而且安全可靠,在煤层气储运和矿井瓦斯处理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在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中加人少量TETA(三乙烯四胺)组成的复合吸收液,在旋转填料床中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CO2的试验,主要考察不同类型吸收液、吸收液CO,负荷、液体流量、气体流量、超重力因子卢等因素对CO2脱除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MDEA水溶液中加入添加剂TETA后,混合吸收液的脱除效率平均提高了101.19%;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脱除效率随卢增大而增大,β大于120后对脱除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脱除效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脱除效率随液体流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化工过程具有复杂性,不同反应路径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潜在危险源。为了消除和减少潜在的危险源,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本文详细阐述了化工过程多稳态及其稳定性的量化表征,最后系统介绍了化工过程中的奇异点及相应的设计方法,旨在改进本质安全化的化工过程设计方法,以提高化工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反应器,用水、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三乙烯四胺(TETA)水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低分压二氧化碳吸收实验,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液体流量L、气体流量G等对二氧化碳的传质系数KGae的影响。研究发现,KGae随β的增加有所增大,随液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气量的增加而减小。适宜的操作条件下,旋转填料床具有良好的二氧化碳吸收性能。研究建立了估算吸收总传质系数KGae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数学模型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旋转填料床中制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液气比等因素对含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在压力5 MPa、温度277.15 K状态下:含气量随着超重力因子β增大而增大,β大于120后对含气量的影响不明显;天然气水合物含气量随液气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最佳液气比为10 L/m3。结合晶体化学方法探讨了超重力方式合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与传统方式相比,加快了溶解、成核及生长过程,最终含气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超重力法回收火炸药厂的混合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回收三元混合溶剂(丙酮、乙酸乙酯、水)对HMX转晶时挥发的部分溶剂(丙酮和乙酸乙酯),采用高效传质的旋转填料床对其进行了回收利用。考察了转速、液体流量和循环时间对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和液体流量对混合溶剂的吸收有明显影响,实验的最佳操作参数为转速1000r/min,液体流量2m^3/h,液体循环时间12h。旋转填料床对混合溶剂的吸收具有良好的环保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重力法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应用旋转填料床于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二氧化碳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在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烯胺TETA(三乙烯四胺)或氨基酸盐组成的复合溶液。主要考察了不同类型吸收液、吸收液二氧化碳负荷、超重力因子β、气液比等因素对合成氨原料气中二氧化碳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DEA水溶液中加入TETA或氨基酸盐添加剂,大大提高了脱除效率,改善了传质速率,其中以TETA作为添加剂的混合吸收液的脱除效率在2种混合吸收液中最好,相对于单一的MDEA吸收液,混合吸收液的脱除效率平均提高了101.19%。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脱除效率随着超重力因子β增大而增大,β大于120后对脱除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脱除效率随液气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最佳液气比约为10 L/m3。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与传统塔设备相比,具有二氧化碳脱除效率高、低液泛、处理能力大、能耗和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