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阿姆达林盆地主要地质特征及已发现油气田的分布特点,分析了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并结合成藏要素分析,预测了有利区。阿姆达林盆地油气田在平面上的分布主要受烃源岩、构造和岩性等因素控制,并表现出油、气差异聚集特点。纵向上,上侏罗统基末里—提塘阶膏盐岩将含油气层系划分为盐下和盐上2套体系。盐下大型油气田的分布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和局部构造控制,而膏盐岩区域盖层的减薄以及走滑断裂的活动控制盐上油气田的分布。受储层、盖层和油气来源等因素综合影响,阿姆达林盆地最有利的勘探潜力区是位于南部木尔加布坳陷的盐下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层系,尤其是具有构造背景的生物礁建造。  相似文献   
2.
应用录井资料综合判别油、气、水层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气、水层识别与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为此,从探讨应用气测、荧光和岩屑录井资料进行初步定性识别入手.分析了定量判别油、气、水层的常规气测录井解释方法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了针对气测录井解释符合率所涉及到的气测数据质量控制和选择有代表性气测数据的方法。给出了应用录井资料综合判别的方法,分析了常规解释方法的选择原则,在三角形图板法的基础上,给出了改进型的Q值法,针对C2/C3比值法结合对多口井的统计分析,给出了改进型的判别标准.并联系实践提出了简易参数法。应用这些方法,结合盖层封闭性能评价,对6大类不同性质油、气、水层进行的综分判别实例表明.其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能源市场的急剧变化,为确保地区能源安全和可靠供应,国家间的密切联合制定共同的抗危机规划已成为必然。世界范围的经济和财政危机(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亚洲经济危机)、石油价格的波动、执行致力干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以及制定反恐措施等等,均使保持亚太地区能源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4.
油气盆地分类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到目前为止.商业性油气藏均发现于沉积盆地中。不同娄型的沉积盆地具有不同的含油气性.因此.盆地分类对资源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是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盆地分类纷繁复杂.但每钟分类的适应面较窄,按大地均造体制把盆地分为三大类.即克拉通内部、克拉通边缘和克拉通内部和边缘活动带盆地.然后再按成因机制和动力学特点进行次级分类。图1表1参16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油气成藏模拟实验,探讨了滨里海盆地南缘盐相关构造和油气藏的特点。滨里海盆地南缘盐构造以高幅度的盐底辟和盐墙为主,并以盐焊接、盐滚或层状盐层相连,分别与盐上和盐下构造层相对应,发育2种油气成藏模式,即盐焊接构造相关油气成藏模式和盐下非均质性储层油气成藏模式。二维油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盐焊接构造是盐上层系油气成藏的关键,而断层的发育和层间非均质性控制了盐下层系中油气的分布。模拟实验结果深化了对盐相关构造中石油聚集成藏的理论认识,对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滨里海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里海盆地位于东欧地台的东南边缘,是中亚最富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结合其所处中亚地区的演化,将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碰撞、坳陷4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滨里海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圈闭及其油气运聚之间的关系,认为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受构造作用影响,2套主力烃源岩发育的位置受当时盆地古构造形态的控制,主要沿盆地边缘、生物礁隆起附近分布,而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的优质储层是滨里海盆地最主要的储层。同时,构造作用也控制了盐下背斜、生物礁和盐上盐构造相关圈闭的发育,断层、不整合面为油气聚集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7.
在裂谷盆地油气构造圈闭研究中,盐岩的沉积使得构造圈闭类型复杂多样化,同时也增加了油气勘探的难度,尤其是盐下油气勘探的难度。以苏丹红海裂谷盆地作为研究实例,利用比例化物理模拟实验探讨含盐裂谷盆地盐相关构造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研究区地震剖面和地层岩性特征讨论其对油气构造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同裂谷沉积及基底断裂作用是影响苏丹红海盆地内盐构造演化的2个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原始盐岩沉积厚度对盐构造演化及样式也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实验模拟结果和研究区地震剖面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上构造圈闭主要类型有盐构造相关的遮挡圈闭、滚动背斜圈闭和披覆构造圈闭;盐下构造圈闭主要为断背斜等基底断块相关的构造圈闭。此外,受地层岩性特征和盐岩沉积及构造分布等影响,盆地形成盐上自生自储、盐下下生上储2套油气成藏模式。对比分析显示盐上、盐下储集层性能相当,但盐下油源条件较盐上好,且存在致密的盐岩层盖层和丰富的基底断裂油气运移通道。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下断块油气成藏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作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8.
图尔盖盆地阿雷斯库姆坳陷石油地质特征和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位于哈萨克斯坦图尔盖盆地的阿雷斯库姆坳陷,是一个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和古生代碳酸盐岩基底上发展起来的裂谷型坳陷。坳陷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其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分布,在平面和纵向上发育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从坳陷中部到凸起顶端,均位于有效运移距离之内,有利于油气聚集。良好区域性盖层和输导体系的合理配置,使得油气运聚效率很高。该坳陷主要存在4种油气成藏模式,中下侏罗统岩性油气藏是下一步储量增长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地区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北部,大地构造上属于劳亚大陆南缘,即东欧克拉通和哈萨克板块南部边缘,形成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如滨里海盆地。古特提斯关闭使土兰地台(阿姆河-中里海)与劳亚大陆碰撞,继而形成一系列中生代裂陷盆地。哈萨克斯坦发育1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沉积盆地,目前已在其中5个沉积盆地中发现商业油气,包括滨里海、曼格什拉克、北乌斯丘尔特、南图尔盖和楚河-萨雷苏盆地。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乃至世界油气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达55×10^8t和3×10^12m^3。该国还具有很大勘探潜力,尤其是滨里海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资源达60×10^8t。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主要地质特征及已发现油气田的分布特点,总结了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并分析了勘探潜力。受油气来源及烃源岩沉积环境差异的影响,北乌斯丘尔特盆地的油气分布具有“西油东气”的特点,而且优质储层的发育决定了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富集于中侏罗统和始新统储层中,良好的运移通道则是北布扎奇隆起油田形成的重要条件。北布扎奇隆起中生界的勘探目标主要是发育于隆起北坡及顶部的拉长型断背斜构造,古生界巴什基尔阶和阿赛尔阶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潜力也不容忽视。盆地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侏罗系和始新统储层潜力较有限,但东北部的下白垩统可能是一个新的勘探层系,东南部石炭系维宪阶碳酸盐岩储层在局部地区也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