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为了避免芯轴式套管悬挂器密封失效,根据芯轴式套管悬挂器的结构及密封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金属密封结构。建立了芯轴式悬挂器密封性能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顶丝压力和套管悬重对密封锥面变形及接触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顶丝推力的增加,上、下密封锥面上平均接触压力都增加,有利于实现密封;随套管悬重的增加,上密封锥平均接触压力增加,下密封锥平均接触压力减小,除下内锥面外,均能满足密封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芯轴式悬挂器密封部位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北204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大北1气田大北201断背斜东翼的一口评价井,该井上部地层吉迪克组为大套砾岩层,岩性软硬交错,地层可钻性差,钻进过程中蹩跳钻严重,常规钻井方式机械钻速极低,且井漏频繁。针对该地区钻井的技术难点,在大北204井与专业服务公司合作,应用了空气雾化等气体钻井技术。空气(雾化)钻井累计进尺806.4 m,平均机械钻速6.34 m/h。与邻井大北202井相比,空气、雾化钻进机械钻速是常规钻井液钻井的3.52倍。大北204井气体钻井实践经验为今后大北地的钻井施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储层中的石油流通状况与逾渗规律,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重点。基于逾渗理论,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逾渗模型,能够模拟储层岩石的裂缝连通团分布情况、逾渗规律、逾渗阈值,并判断其是否可渗透。结果表明,连通概率从0开始增加时,总簇数增加。连通概率增加到0.17时,总簇数开始减少;连通概率较小时,逾渗概率随着连通概率的增加缓慢增加,连通概率超过第一临界值时,逾渗概率的增长率突然增大,连通概率超过第二临界值时,逾渗概率再次开始缓慢增加并最终趋近于1;渗流集群可以准确地判定多孔介质是否可渗透,精准捕捉逾渗阈值。逾渗阈值的大小与介质的尺寸和形状都有关;最大簇大小与平均簇大小、最大簇大小与总簇数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认为,此三维逾渗模型能够模拟多孔介质中由于连通概率变化所引起的长程联结性突变,可以用它模拟岩石的渗透性与逾渗规律。  相似文献   
4.
迪北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冲断带下盘迪北1号大型断鼻构造南翼上的一口预探井。针对此地层状况,研究了BH-WEI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具有"三低两强"(低黏度、低剪切力、低固相,强抑制、强封堵)特性,抗温220℃,配浆密度可达2.60g/cm3以上。该体系应用于迪北1井,钻井周期比设计周期提前13d,圆满完成了该井的施工。  相似文献   
5.
牙轮-PDC混合钻头在迪北103井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迪北103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迪北斜坡的一口评价井,据邻井的实钻资料,预计该井在中新统吉迪克组、渐新统苏维依组、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将钻遇砾石含量高、软硬交互频繁、可钻性差的地层,钻头选型困难,无论是牙轮钻头,还是PDC钻头,机械钻速和单只钻头进尺都很低。为此,在迪北103井的444.5mm井眼段尝试应用了牙轮-PDC混合钻头,该新型钻头由3个牙轮、3个PDC切削刀翼和钻头胎体构成,把PDC钻头优越的切削破岩机理及牙轮钻头的冲击破碎机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试验从井深2 524m开始,一趟钻钻至2 866m,进尺342m,平均机械钻速1.70m/h,顺利钻穿吉迪克组—库姆格列木群组的复杂岩性段;与邻井(迪北104井)相同钻进井段相比,迪北103井钻头进尺提高了654%,机械钻速提高了157%,同时该井还刷新了444.5mm牙轮-PDC混合钻头单只进尺世界纪录。该钻头在迪北103井的成功应用为迪北区块钻井提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