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陕北地区中生界石油补偿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陕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的主要产地,分布有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油藏.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地区中生界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补偿成藏规律控制.油藏的形成是不同成藏要素相互补偿作用的结果,不同层位油藏之间的成藏条件有补偿关系,长6、长2以及侏罗系油藏在平面分布上具有相互补偿规律.长6油藏主要分布在油源岩有利区,在封、盖良好的地区油藏可连片发育,以岩性圈闭为主.长2油藏受长4+5盖层、长1盖层的共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受鼻状隆起控制,油藏平面分布密度变小.侏罗系油藏的分布除了受下伏地层中盖层的控制外,受到构造控制的程度更高,油藏规模小,并呈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2.
地层中的断裂、裂缝以及油气的聚集都会导致地震信号突变,因此在油气勘探中可以利用突变理论进行储层预测、断裂检测、异常体边界识别等。阐述了尖点突变理论,建立了地震信号尖点突变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尖点突变的标准形式。通过在时间域提取突跳势、突跳时间,在频率域提取突跳势、突跳次数等突变参数,进行储层预测,油气显示与突变参数的符合率达80%。突变参数的切片或曲线可以突出地层的不连续性,显示构造的展布方向。突变异常与构造(边界)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对异常体边界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区天然气勘探程度低,对该区古地理格局、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储集层岩石特点及其储集条件进行分析,进而预测该区上古生界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天然气勘探前景。延长区气源岩及盖层条件良好,广泛发育了主要产气层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的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滨浅湖等沉积;储集层以石英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砂岩,具低孔、低渗特点。根据储集层岩石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将延长区上古生界储集层划分为4类,工业气流一般都形成于I至Ⅲ类储集层,Ⅳ类储集层基本不具备储气能力。不同类型储集层分布比较分散,是本区普遍含气却产量偏低的原因之一。研究区子长-延川-延长-带,多期河道叠加发育,砂体厚度大,已见到较好的含气显示和工业气流井,是极富希望的天然气勘探区。图3表2参1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延长组中段长4+5—长3油层组大量钻井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研究,以及沉积体系、沉积相特征的描述,识别出其沉积特征,划分了沉积相类型。白豹地区长4+5—长3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东北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南部且规模较小。研究区三角洲主要为浅水台地型三角洲,缺乏完整的进积序列,在三角洲前缘沉积中,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摆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分流间湾泥质沉积在单井剖面上呈交替出现、反复叠置的特征序列,或者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位于湖相泥岩之上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5.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构造简单,为平缓的西倾单斜,断裂褶皱均不发育,因此该区三叠系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一直被认为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斜坡三叠系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运移通道、水动力等多重因素控制.鼻状隆起背景的存在是中生界油气藏形成和富集的一个重要条件,大中型油田的形成均与一定规模的鼻状隆起背景有关.对延长组上部长1-长2-长3成藏组合以及侏罗系成藏组合而言,断裂及裂缝等垂向运移通道对其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水动力则是三叠系油藏形成的一个重要圈闭因素.因此,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外,构造-岩性、构造-水动力等复合油藏是该区三叠系油藏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6.
延长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南部,是一个新探明的天然气富集区,对烃源岩的研究评价工作相对较薄弱,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展。为此,通过对大量新探井岩心样品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排烃特征。结果表明:①煤岩为该区最好的烃源岩,其有机碳含量介于60.18%~86.89%,累积厚度介于6~18 m,是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最主要的烃源岩,而泥岩则是天然气的第二位供应者,其中山西组泥岩属中等—很好的烃源岩,太原组和本溪组泥岩为好很好的烃源岩;②烃源岩干酪根的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其R。多大于2.0%,已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③上古生界烃源岩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处于大量生排烃期,现今生烃强度介于(25~65)×10~8m~3/km~2,现今排烃强度介于(15~60)×10~8m~3/km~2,煤的生排烃强度大干泥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