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成岩岩相分析:一种全新的成岩非均质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成岩岩相是一种根据其独特的,可观测的成岩组构特征是以识别的定义的岩石单位。成岩岩相分析以储集体为基本单元,通过对成岩岩相的识别和描述,成岩岩相序列分析及各种成岩岩相分布图的编制,从微观到宏观,从纵向到平面对成岩非均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梯度结构张量分析是近年来引入地震解释领域的一种新的属性分析方法,可用于识别地震数据体中的具有不同纹理特征的沉积地貌单元。在地震剖面上,河道沉积充填模式主要有上超充填、侧向加积、复合充填及杂乱和无反射充填等类型;从图像纹理角度来看,前3种表现为弯曲层状纹理,后2种则为杂乱纹理。以四川盆地北部X地区下侏罗统河流相储层为例,对三维地震数据体开展梯度结构张量分析,提取反映河道纹理特征的各向异性参数,通过地层切片刻画河道地貌单元的形态和空间展布特征,取得了满意效果。与常规方法提取的相干及几何属性比较,该方法的抗噪性更好,对河道等沉积地貌单元的反映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生物礁发育,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礁体的分布预测是该区油气勘探面临的现实课题。为此,根据生物礁沉积厚度较同期非礁相地层大的沉积地质学原理,利用地震解释获得的含生物礁地层的时间厚度数据,应用顶帽变换方法开展礁体的平面分布预测,取得满意效果。与人工地震相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高效和定量化的优点。进行顶帽变换时需要注意的是,结构元素大小的选择应与实际地质体的尺度相符,结构元素过大或过小,均可能导致预测结果的偏差。此外,断层发育等因素可能导致地层厚度出现异常,亦可能对顶帽变换结果造成影响,对此需予以区分。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构造变形程度相对较弱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礁体的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4.
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扇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及含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自1970年首次在布莱克海脊钻遇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以来,迄今已在全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大陆边缘总共53个站位钻遇了水合物,采集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理解水合物及其宿主沉积物原位特性提供了关键信息。水合物所具有的不导电、低密度、高声波速度、高含氢量等特性,为根据测井资料识别水合物并预测其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目前已提出的一系列根据测井资料估算水合物饱和度的方法,主要包括阿尔奇公式、密度—核磁共振测井联合、各种形式的三相声波方程以及基于不同岩石物理模型的弹性波速度模拟等方法。海底水合物具有明显的非均质分布特性,主要表现在水合物分布对宿主沉积物岩性的选择性以及在相同岩性宿主沉积物内部对成核部位的选择性上。尽管测井资料在评价水合物分布的非均质性、推断水合物生长习性方面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①大洋钻探水合物测井解释中所依赖的地层模型还是过于简单,大多数都是两组分或三组分模型;②高分辨率随钻测井资料的应用还很有限;③测井解释与岩心地质研究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结论认为,将水合物与宿主沉积物视为一个整体,基于更为复杂的地层模型,在岩心标定的基础上,依据多种高分辨率随钻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地层的岩性组分、孔隙度和水合物饱和度,或许是未来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和其他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中鉴别出内潮汐沉积。TZ30井折中上奥陶统厚627m,主要由深灰色含笔石页岩组成。其中夹有3个发育砂级碎屑岩和颗粒石灰岩的层段。  相似文献   
7.
盆地演化由包括沉积物堆积、压实、流体流动、热传递、盆地形变及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等在内的一系列地质过程组成,是一个边界条件不断发生变化的动态、复杂和多参量系统。正演模拟是定量处理这类动态,复杂、综合系统最合适的方法之一。借助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的地质过程,从而使整个沉积盆地演化的模拟成为可能。模拟结果可以用来预测盆地的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中Ⅰ号坡折带碳酸盐岩礁滩型储集层沉积微相的特点,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体,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及其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成像测井相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地质研究的测井相分类体系;通过岩心刻度总结归纳了各沉积微相的成像测井图像响应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式;对单井进行了连续的测井相划分,并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最后统计分析了测井相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测井序列变点分析自动识别岩性界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非线性统计学中的变点分析方法引入到地球物理测井序列分析中,实现了自动岩性界面识别和自动分层。以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为例,采用均值变点模型,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测井序列的变点,将其解释为岩性变化界面。根据测井测量井段的长度与相应测井曲线的垂向分辨率之比,提出了估计变点个数上限的方法;根据变点跳跃度,提出了实现并层处理的方法。将此类方法应用于某井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所得的岩性划分结果与实钻录井分层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中Ⅰ号坡折带碳酸盐岩礁滩型储集层沉积微相的特点,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体,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及其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成像测井相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地质研究的测井相分类体系;通过岩心刻度总结归纳了各沉积微相的成像测井图像响应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式;对单井进行了连续的测井相划分,并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最后统计分析了测井相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