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堆中子活化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油田两口试验井的岩心中碳、氧、硅、钙、氯等元素的含量,将此结果与碳氧比测井数据作了相关分析,发现硅、钠、钾的含量对碳氧比测井结果有影响;并从元素含量分析的角度证明,碳氧比测井数据与岩心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与无机碳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了水泥胶结测井及胶结质量评价,微环空及形成原因。通过一口典型井分析了微环空对水泥胶结测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阻油层的客观存在,给常规测井解释储层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摸清低阻油层的成因及综合测井解释方法.以南阳油田泌阳凹陷实际低阻油层为例,用大量的取心岩心实验化验资料为基础,结合本油田地质特征和测井资料,对低阻油层的成因、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建立确定了一套不用深度、划分岩性、电性、物性测井解释方法和参数评价标准,同时给出了应用实例,经试油验证见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中厚层内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解释精度,提出以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岩心、岩电、测试等化验分析资料,重点研究中厚层内不同粒度、岩性、电性、水性、含油性、岩相,韵律与水淹层、剩余油之间变化规律,并建立中厚层内细分解释模型和水淹层、剩余油精细综合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在分析岩心孔隙结构参数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用测井方法研究岩石孔隙结构参数的必要性。建立了用测井资料计算孔喉中值半径的方程,该方程中的参数可用声波时差、自然伽玛及深侧向电阻率求得。还讨论了影响孔喉中值半径的因素。最后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7.
采用堆中子活化分析等方法,分析某油田2口试验井岩芯中碳,氧,硅,钙,氯等 含量,将此结果与碳氧比测井数据作了相关分析、发现硅,钠,钾的含量对碳氧比测井结果有影响;并从元素含量分析的角度证明,碳氧比测井数据与岩芯中的有机碳含量显相关,与无机碳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储层油水相渗透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储层油水相渗透理论,利用测井资料,建立了储层油水相渗透率地质、数学模型.它可以准确地给出随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变化相对应的油水相渗透率变化曲线和数值,从而可定量或定性地计算剩余油产能、产水率,划分水淹等级,描述剩余油分布.经在双河油田实际应用和验证,该方法计算的油水相渗透率数值达到较高精度,为非均质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给测井资料解释和应用增加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三次采油试验区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在S217井内进行了中子寿命“测—注—测”施工作业。文中除了给出井场施工的有关数据外。在资料处理中分析了孔隙度增大的原因及其影响。根据“测—注—测”资料估算的是自由水相对体积。研究目的层是一个内有上下两条水舌夹着一个潜力井段的不均匀层位,水舌内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是27.3%。  相似文献   
10.
以双河油田测井信息和岩芯分析资料为基础,运用深度序列多元统计、样条分段、优化降维等方法,建立了储层非均质渗透率解释模型。并对试验区井间油层的纵横向非均质渗透率进行了预测。经该区3条渗透率预测剖面证实,预测精度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