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在热台显微镜上观察了四种不同原料沥青的中间相形志及其相应的中间相沥青的热变行为,指出了不同原料沥青的中间相转化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异同以及中间相沥青热变行为的异同。通过与美国A240沥青的对比研究肯定了其中一种原料的硬质沥青具有类似A240沥青的中间相转化过程,而且其中间相沥青与A240中间相沥青一样具有热变型向列液晶的特征——可逆的相转变,这对于研制高性能沥青碳纤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X光衍射法研究了三个实验室制备的沥青经热解转化成中间相的准晶态结构。结果表明,沥青中间相具有较优良的类石墨准晶态结构,它们的结晶参数与石油焦的相应参数较为接近。三种中间相结晶参数之间的差别和中间相的光学形态上的差别有明显的相关性,并和沥青原料的分子结构有一定依存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文活化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对沥青基不熔化纤维和低温炭纤维在不同活化温度下(800~1000℃)活化产物进行了孔分布及孔结构参数测定,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PACF)含碳丰富,比表面积大,孔分布窄且集中在微孔范围内,其微晶排列较原料紊乱,不熔化纤维较低温炭纤维易活化。在相同活化条件下,不熔化纤维制备的活性炭纤维同低温炭纤维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相比,其平均微孔径较大,碳原子烧蚀率较高,d002较大,Lc,M值较小,且随活化温度升高,d002增加幅度也变大(相应的Lc减少幅度也变大)。这些差异是由于两种原料经不同的活化过程引起的,而且,活化过程中微晶结构的变化对活化效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乙烯渣油和轻柴油重质芳烃组分,以及一个模型化合物(a-甲基萘)为原料,经400℃及氮气压力下液相热缩聚,制得了三种不同的沥青。接着,用核磁共振氢谱电算机解析法,研究了各渣油和沥青的平均分子结构,获得了各个样品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和相应的结构摸型。讨论了各种沥青的结构特点以及从渣油到沥青的炭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学学科近年来在簇化学(Cluster chemistry)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碳簇化学的深入研究和重大突破.1985年H.Kroto等首次提出了C_(60)分子结构的设想,即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簇,它酷似一支欧洲足球(Soccer ball)即自12个五元环和20个六元环拼接成的一个园笼形分子.设想提出后(首创者将其命名为Buckminsterfulle rene以纪念结构上酷似此足球的笼形房顶的创始人Buckminster Fuller),即引起了国际化学界广泛重视和讨论.其中,怀疑和否定Buckminsterfullerene的实际存在者  相似文献   
7.
一、导言高分子炭(从高分子材料出发经绝氧热处理而转化成的炭固体)乃是碳素材料大家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亚族。在五十年代中期和六十年代初这个亚族的最初两个成员—聚偏氯乙烯(PVDC)炭(俗称Satan char)和玻璃炭——的相继诞生,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予示了这个亚族材料群的深化开发将给整个碳素科学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然而,这族材料的结构多样性和性能的迥异也  相似文献   
8.
钱树安 《炭素》1995,(2):1-3
本文概括介绍了炭素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着重指出炭的结构和炭化机理是这一学科分支的核心课题。文中扼要说明了该科目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它涉及到的基础学科的多学科性。  相似文献   
9.
人造石墨制品在现代国民经济某些新技术部门中的使用条件大都趋向于高温和高速升温,这就使得材料的抗热震能力突出成为石墨制品所有理化性能之首位。目前国际上一般都以石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CTE)值来表征其抗热震能力。但是,直接测定石油焦本身的CTE值则对于鉴定石油焦本身的热性能具有更加直接的意义,而且也更有利于促进新品种石油焦的工艺研制。  相似文献   
10.
试论可溶性中间相的分子结构本性及其形成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论可溶性中间相的分子结构本性及其形成途径钱树安(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可溶性中间相是中间相理论发展史上近拾年来的研究热点。原美国U.C.C的辛格博士在七十年代前期在国际上首先开发成功了中间相沥青炭纤维,但这条工艺路线当时仍存在着纺丝温度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