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千峰组浅层气藏成藏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千峰组浅层气埋藏浅、勘探成本低,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石千峰组浅层气藏具有轻组分含量高、压力与压力系数低的特点,主要受砂岩岩性控制。又指出燕山运动使盆地东部地层抬升和剥蚀并导致下部石盒子组等超压地层超压释放;超压释放过程使石盒子组上部厚层泥岩产生了大量微裂隙,天然气主要通过微裂隙向上运移至上部石千峰组千5砂岩储层中并聚集成藏。据此认为,石千峰组浅层气藏是下部超压地层超压释放使作为下部盒8、山2等气藏的区域性盖层内产生一系列的泻压通道而形成的次生气藏。  相似文献   
2.
以白云岩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结合白云岩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有序度等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5亚段白云岩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马五5亚段具有储集意义的白云岩为粉晶白云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其中泥粉晶白云岩有序度为0.71,阴极发光表现为不发光,δ~(13)C值为-0.10‰,δ~(18) O值为-6.30‰;粉晶白云岩阴极发光以暗红色为主,有序度为0.85,δ~(13) C值为-0.68‰,δ~(18) O值为-6.58‰。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值与全球中奥陶世海水值大体相当,反映了白云岩化作用流体与同期海水有关,具有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特征。结合古地理背景,建立了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模式,指出马五5亚段沉积期古气候干燥、炎热,同生期具备形成富镁卤水的能力,是马五5亚段白云岩形成的关键,同生期白云岩化作用奠定了白云岩的展布格局,为浅埋藏期富镁卤水提供有效的下渗通道,同时有利于埋藏期孔隙的保存。马五5亚段白云岩在空间上有序分布,靠近古隆起区以整段白云岩为主,榆林—神木地区受伊盟古陆南斜坡影响,以中上段白云岩为主,靖边—安塞地区以中段白云岩为主,这些白云岩段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五1^3小段是盆地东部的主要储层和产层之一研究认为盆地东部马五1^3小段沉积环境为潮坪沉积,划分出硬石膏结核白云坪、含硬石膏白云岩坪和白云岩坪三种沉积微相,提出向东开口的潮坪沉积模式,沉积相带呈环状弧形展布,自西向东硬石膏结核含量向东逐步减少,含盐度降低,海水变得更开阔。沉积微相变化导致的岩性差异是造成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基本因素,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是最有利的沉积微相,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次之马五1^3小段沉积模式对盆地东部特别是岩溶残丘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为我国目前储量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致密砂岩气藏。气藏大面积、低丰度分布,有利勘探优选困难。通过构造、沉积、地温场等盆地特征和致密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阐明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地质特征和成藏模式,优选了有利勘探目标。研究认为:克拉通盆地沉积基底平缓、构造稳定、地温梯度较低等盆地属性是决定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生、储、盖大面积叠合,储层先致密后成藏、天然气近距离运聚、大面积低丰度分布的根本原因;致密砂岩天然气差异充注,相对优质储层含气饱和度高。粗粒高石英含量砂岩储层粒度粗、刚性碎屑含量高,压实作用相对稍弱、溶蚀作用相对较强,喉道整体较粗、孔喉连通性好,应力敏感性和水锁伤害相对较弱,储层改造效果好,既是储集物性"甜点"也是储层改造的工程"甜点"。当前储层改造技术水平下相对优质储层分布区的预测是研究区致密气有利勘探开发目标评价的工作核心;由富石英物源控制的石英砂岩区、同物源背景下的强水动力沉积微相区、河道长期稳定发育箱形砂体结构的主河道区等是不同层次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气藏埋深浅,勘探成本低,是继榆林、鸟审旗、苏里格气田之后又一个重点勘探区。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将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为冲积体系、湖泊三角洲体系、河控海相三角洲体系、障壁海岸体系和开阔海碳酸盐岩台地体系,探讨了该地区的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研究结果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层系最多,横向叠合连片范围大,是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研究区北部东胜-准格尔旗-神木-瑶镇一带,是最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山西组新的含气富集区的发现,其物源也引起了关注与重视.应用砂岩类型、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的分布特征、阴极发光及稀土元素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神木地区山西组的物源问题.结果表明神木地区山西组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前寒武系变质岩,重矿物组合反映了山西组物源由2条水系控制,研究区内中西部水系来自于同一源区,而东部水系来自不同的源区,但是东西源区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性.山西组物源方向的确定对研究区内山西组沉积相研究以及指导该地区天然气勘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地台古生代以陆表海及海陆过度相沉积为主,寒武、奥陶系及下二叠统太原组普遍发育碳酸盐岩。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经过多期次成岩作用改造后,形成了古风化壳型白云岩、颗粒滩相白云岩、深水重力流沉积碳酸盐岩、生物礁、裂缝型灰岩及蒸发盐岩下伏白云岩等多种类型的储集体。经过多年的综合勘探,在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中都已找到了工业性气流或发现了含气显示,展示了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平凉组沿盆地西、南缘呈“L”型分布,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灰岩、泥质灰岩,局部夹薄层泥岩。以往研究认为平凉组局部层段富含泥质,可作为下古生界烃源岩,但非勘探目的层。从中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景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综合露头剖面与井下岩心分析资料及岩性组合特征,探讨了平凉组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指出平凉组局部层段发育的礁滩相沉积,经后期成岩白云岩化可形成有效的白云岩储层,与邻近的富含泥质层段共同形成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9.
文中利用泥岩声波时差和镜质体反射率法计算了三塘湖盆地下白垩统的剥蚀量,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剥蚀量介于300~700m之间,自西向东剥蚀量呈递增的趋势.新生界沉积厚度小于下白垩统剥蚀量,未能弥补剥蚀造成的热损失.因此,晚燕山运动对油气的生成起着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的发现与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特大型气田已探明含气面积4 069 km~2、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 334×10~8m~3,该区域有可能将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系统总结该气田的勘探历程、气藏地质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机理,可以指导该盆地以及其他盆地同类气藏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气田产层主要为上古生界二叠系太原组,其次为山西组、石盒子组,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②天然气类型主要为煤成气,其中甲烷平均含量为88%,不含H_2S;③气藏埋深介于1 700~2 800 m,具有多个压力系统,平均压力系数为0.87;④储层为大面积分布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平均孔隙度为7.8%、渗透率为0.63 mD,喉道半径多小于1μm,具有强的应力敏感性和水锁效应;⑤不同阶段天然气成藏动力差异明显,早白垩世沉降阶段异常压力发育,成为天然气成藏主要动力,早白垩世之后抬升剥蚀阶段流体膨胀力成为天然气运移主要动力;⑥气藏具有超低含水饱和度特征,其主要受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高温、高压场的变化,高成熟阶段干气的充注以及成藏后期气藏泄漏逸散等作用;⑦天然气以垂向近距离运聚成藏为主,源内、近源含气组合气源充足、含气饱和度高、气藏规模大,远源含气组合以次生气藏为主,气藏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