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针对大牛地盒1气藏水平井钻井周期较长、单井产量低且不能长期稳产的工程技术难点,开展了水平井钻采工程技术研究。对已钻水平井井身结构、钻井液、压裂施工参数及工艺和排水采气工艺进行分析发现,井身结构、压裂施工参数和泡沫性能是制约开发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地对φ152.4 mm井眼、多级管外封隔器分段压裂和泡排试验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以φ152.4 mm井眼三开井身结构、复合钻井和防塌钻井液为主的优快钻井技术,钻井周期缩短7.79%;建立了适合盒1气藏储层特征的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施工成功率98.5%,压后平均单井无阻流量是直井的4.9倍;建立了临界携液模型,试验了速度管排水采气技术,生产时率提高了8.49%。应用结果表明,φ152.4 mm井眼和复合钻井可实现钻井提速,多级管外封隔器分段压裂是盒1气藏建产的有效方式,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可确保气田稳产。   相似文献   
2.
马厂油田沙三中砂体展布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及有关的三维空间插值技术对马厂油田的砂体进行精细描述和预测。结果表明,马厂油田沙三中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即支流间湾)以及前三角洲沉积微相沉积、砂体规模小,平面上连片性差,构造破碎,断块多而小。在24个小层中,有18个小层具有剩余油和挖潜的可能,其中7个小层的挖潜能力较大,5个小层的挖潜能力中等,纵向上3、4小层是该油田剩余油的主要分布层位。水下分流河道是剩余油分布主要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常用井壁坍塌监测手段是通过井下测量仪器实时采集数据,综合分析测井资料实现的,提出了一种有效利用地面测量数据实现对煤层气水平井井壁坍塌实时监测诊断的技术手段,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准确有效的诊断模型,并充分发挥了煤层气现有配套仪器的优势,在满足煤层气低成本开发的基础上,实现了井壁坍塌实时监测诊断。  相似文献   
4.
大牛地气田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渗、低产、低压、低丰度的特征,而低渗透气藏常伴随着应力敏感性影响。为了研究大牛地致密气藏的应力敏感性,特别是多次开井和关井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开展了闭合回路下的应力敏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应力敏感性对储层渗透率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随着有效压力的升高,渗透率逐渐降低,并且在有效压力升高的早期渗透率降低的幅度最明显,在后期则趋于平缓;而在有效压力恢复过程中,渗透率不能恢复到原来大小,即应力敏感对渗透率的伤害具有永久性。研究结论为大牛地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它低渗透气田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叠合气藏开发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叠合气藏由山1、山2、盒1、盒2和盒3等气藏构成,这些气藏纵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连片分布。气藏类型为低渗透致密砂岩定容弹性驱动岩性气藏。山1和山2气藏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盒1、盒2和盒3气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河道砂体沉积。盒2和盒3气藏所产天然气为干气,其余均为湿气。下二叠统叠合气藏为低丰度、中深层、中—低产大型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结果表明,盒3和山1气藏单井产量相对较高,稳产性好,盒2气藏次之,盒1和山2气藏单井产量相对较低。多层合采可以提高单井产量,间歇生产有利于气藏的稳产和提高气藏采收率。对下二叠统叠合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的认识是编制气田开发方案,科学、合理、高效开发气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气田的产气量取决于压缩机站工况的好坏。完善的监测技术对于气井的正常运作具有重大意义,在广泛调研了国内外远程监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现有远程监测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集数据采集、远程监测、CDMA/GPRS无线通讯等技术于一体的天然气井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增压设备故障,实现专家及管理人员不上井便可及时、有效地查看气井的工况信息,为单井采气效率提供关键数据支持,进而确保最优气井工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玻璃钢抽油杆在文留油田广泛应用产生的效果进行技术、经济诸方面的综合评价,以期为提高玻璃钢抽油杆质量和其它油田大面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泾河油田长8油藏水平井压后初期产量低且递减快的问题,根据连续油管水力喷砂射孔环空多簇压裂的技术原理,结合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场分析,对簇间距、射孔参数和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形成了泾河油田长8油藏连续油管水力喷砂射孔环空多簇压裂施工方案:压裂簇间距15~38 m,射孔位置距离天然裂缝5~10 m,射孔喷射速度大于190 m/s,压裂施工排量4~5 m3/min,前置液比例28%~32%,段加砂量25~45 m3,平均砂比25.5%~27.0%。该技术在9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与优化前相比,一次压开成功率提高39.3%;与单簇压裂相比,平均单井产量提高3.5 t/d。应用结果表明,连续油管水力喷砂射孔环空多簇压裂技术能实现低孔、特低渗砂岩油藏的有效开发,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Joshi水平井产能公式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Joshi水平井产能公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Joshi水平井产能公式不足之处,其一是为垂直面流动计算引入的复势与假设不一致;另外是非均质储层水平井产能公式存在局限性。通过坐标变换,以及垂直流动面和水平流动面选取不同的渗透率,对Joshi水平井产能公式进行修正,提出了一个新的渗透率各向异性储层水平井稳定产能公式。最后,通过现场水平井实例对比,验证了新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