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昆2井优快钻井及油气层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2井是一口位于柴北缘西段的昆特依凹陷潜伏Ⅰ号圈闭上的风险探井,设计井深为5950m。针对柴北缘深探井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制定了昆2井的技术对策。通过对钻井设备的优选、井身结构的优化、钻头及钻具组合的优选、钻井参数及钻井液性能的优化、油气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柴北缘的优快钻井技术,使昆2井的完钻井深达到5950m。与邻区的深探井平均水平相比,在井深增加888m、大尺寸井眼段更长的前提下,昆2井的钻井、完井周期分别缩短了98.75d、124.2d,钻机月速度增加了317m/台,平均机械钻速增加了0.82m/h。根据“理想充填新理论”,确定了保护油气层的最优复配暂堵方案,利用该方案所配制的钻井液其渗透率恢复值达到了87.5%以上,流变性能良好,滤失量低,对改善泥饼质量、增强井壁稳定性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青海油田在探井钻井上应用了钻头优选技术、以甲酸盐钻井液为主的近平衡钻井技术、欠平衡钻井技术、松散地层取心技术、煤层安全钻进技术等十项钻井新技术。井身质量善格率为98.63%,固井质量合格率为100%,取心收获率为94.44%,平均机械钻速比“九五”提高了79%。文章指出了青海油田目前所存在的一些探井钻井技术问题及对策,如深探井钻井速度、探井防斜打直、深探井发现和保护油气层等工作仍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针对青海花土沟油田、油砂山油田低压油气井地层承压能力低,固井时易发生漏失的特点,固井时采用在漂珠水泥浆中加入FC系列发气剂配制成的化学泡沫超低密度水泥浆。试验结果表明,化学泡沫超低密度水泥浆强度高、稠化时间易于控制,并具有低污染和一定的堵漏性能,能使水泥浆井下密度降低至1.30-1.35g/cm^3,井口密度降低至0.90-0.95g/cm^3,提高低压易漏地层的封固质量,降低对产层的污染。在青海油田6口中、浅层低压易漏失油气井进行了应用,这6口井的漏失非常严重,但是固井质量为3口优质、3口合格,固井质量达到了原先的预想,表明该泡沫水泥浆较好地解决了青海油田浅、中层低易漏失井的固井问题。化学泡沫超低密度水泥浆避免了固井补救措施造成的费用,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机构设备购置资金和维修费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总结了青海油田近几年来在深井、复杂井上所采用的钻井工艺技术,且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提高青海油田钻井工艺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柴达木盆地地质情况的复杂性,从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出发,提出了较适用的钻井工程技术对策,对加快青海油田钻井技术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两凝水泥浆在青海油田深井固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地层压力系统紊乱导致固井质量不高的实际,提出用快凝、缓凝水泥浆分别封固油层、非油层的技术思路。室内试验表明,两凝水泥的稠化时间差为100min左右即可满足施工要求。青海油田22口深调整井及探井现场应用表明,两凝水泥固井质量合格率100%、优质率77.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水层分布段长、压力异常的固井难点,从加重剂、外加剂、防窜性、抗盐性等方面对高密度水泥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设计高密度水泥浆的原则和要注意的问题及对加重剂性能的要求,筛选出了合适的具有良好防窜性能的降失水剂,形成了一套适合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固井的高密度防窜水泥浆体系,综合应用G60-S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在冷科1井φ244.5技术套管双级固井、φ139.7生产套管双级固井中获得成功,固井质量分别为合格、优质。  相似文献   
8.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昆特依凹陷潜伏Ⅰ号构造的一口风险探井,西邻鄂博梁Ⅰ号构造,东邻冷湖构造带,北为冷湖一、二、三号构造,南为葫芦山构造,平均海拔2750~2800m。是青海油田的第一口风险深探井。该区地质条件差,钻进速度低,严重制约了探井钻井速度。经过认真分析昆2井钻井地质特征,有针对性地提高昆特依构造深探井的钻井速度,有利于加快该地区油气勘探速度具有重要意义。该井通过优化钻井参数,比设计提前60天钻至设计井深5950m而顺利完井,井按要求取全取准了各项工程资料,为下一步勘探该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