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防爆红外烃传感器的便携式快速录井仪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性礼  李荣 《录井工程》2007,18(4):33-35
如何让录井检测设备更适应钻井现场安全、快速、高效、环保的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防爆红外烃传感器的新型、快速、便携式录井仪--MAS快速录井仪,实现了钻井现场各参数的同步快速采集、监测与应用,阐述了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法和理念.通过防爆红外烃传感器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以及对系统的软硬件的合理设计,有效地满足了开发井、煤层气井、浅层气井和欠平衡井条件下钻井的特殊需求.应用效果表明,系统稳定、高效、反应快速,对现场快速卡层、准确识别目的层以及储集层评价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同时,能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加强安全、降低风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录井数据传输目前大部分仅限于井场各工作站间的有线传输,而用于井场与基地之间的短波及超短波形式的无线传输,国内录井专业化公司屈指可数。该文介绍了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信息传输方法、网络组成和数据传输在录井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数据传输在生产管理、决策和作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勘探开发局域网的形成,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随钻钻柱振动声波录井技术在深井和水平井中岩性识别方面的应用效果,于2011年4月至6月,在塔里木油田塔北和塔中地区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多口深井和水平井的测试,其中对直井段测试录井深度达6 721 m,大斜度水平井测试录井深度达7 017 m,获取了理想的检测资料。测试结果证明,该项技术不但可以在超深井和水平井有效识别岩性界面,而且对特殊地层(如奥陶系的灰岩风化壳)卡层准确。多口井录井资料的实例分析证明,该项技术在岩性识别方面具有一定的地层预测功能,显示出在超深井和水平井的岩性识别、地层预测和特殊地层监测等方面具有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4.
韩性礼  孟辉  王西安  袁宝清  何天清 《录井工程》2012,23(4):44-46,51,82
国内以综合录井仪为代表的录井装备的发展经过录井人近30年的努力,技术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形势的需求,也跟不上钻井技术发展对录井的要求,与国外先进录井装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结合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趋势,在阐述国内录井装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录井装备研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理论基础和专业化研究队伍以及市场的无序竞争等问题,认为录井装备应向井下、海洋发展,向模块化、网络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因而提出领导要重视装备研究和进一步加大深海录井装备技术发展方面的建议,旨在为录井装备领域的下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韩性礼 《录井工程》2007,18(1):28-32
工程事故预测、预报是录井技术解决现场问题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钻井工况的多态性以及工程参数变化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对备类事故快速、准确的预报一直是工程事故预测、预报的难点.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具有高度非线性识别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建立智能预报模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提高预报准确度的问题,并结合工程事故预报实例检验了神经网络模型的可行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把握工程事故发生的规律,能够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事故进行合理预报.  相似文献   
6.
录井数据远程传输的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井场录井数据传输提供了前提条件。该阐述了录井信息传输系统结构、传输手段、实现方式以及传输系统功能和特点,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录井数据的远程传输系统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加快勘探开发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井场录井数据传输提供了前提条件。该文阐述了录井信息传输系统结构、传输手段、实现方式以及传输系统功能和特点,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录井数据的远程传输系统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加快勘探开发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石油工业自动化传输与控制应用中,实现以基地数据服务器为中心.以远端各个工业现场客户机为数据源的自动化传输系统非常普遍.过去常以电台或借用微波传输信道的方法来实现.不但成本高,建设慢.且易受传输距离、天气,地形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韩性礼 《录井技术》2000,11(1):8-12
录井数据传输目前大部分仅限于井场各工作站间的有线传输,而用于井场与基地之间的短波及超短波形式的无线传输,国内录井专业化公司指可数。该文介绍了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信息传输方法、网络组成和数据传输在录井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数据传输在生产管理、决策和作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有于勘探开发局域网的形成,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SK-2Z16钻井参数仪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钻井现场使用的钻井参数仪不能满足高温、高寒环境下的钻井作业问题,开发了SK-2216钻井参数仪。该钻井参数仪是以钻井监视仪的嵌入式计算机为核心,以传感器为基础,实现钻井过程中钻井参数采集、计算、处理和无线网络传输,由钻井监视仪、传感器、CAN总线、无线网络和后台计算机系统组成。现场应用表明,SK-2216钻井参数仪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可以为司钻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可靠的实时参数变化和事故预报,独特的设计以及高低温材料的运用能够满足钻井现场不同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