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等教育的“工具论“价值取向以及科学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强势彰显造成了教育的分裂与人的精神的失落,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转向就是基于对社会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困境的反思。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能只停留于知识与方法的整合,同时更要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对人的提升。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重塑教育的乌托邦精神,在教育实践中加强两种文化的对话和互动,对学生进行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引导,使高等教育真正实现重塑人的精神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以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产学研合作对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所起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在开展产学研合作中所存在的障碍,并提出探索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应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以及完善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3.
大众化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走多样化的道路。针对其制约因素,高校必须确定适合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树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能力质量观,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2005年全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达到36·5万人,超过了上世纪80年代初每年的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研究生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调整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已成为制约我国研究生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出发,分析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原因和制约因素,提出实现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具体路径。一、大众化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的依据1.单一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