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目前所使用的一些注汽参数优化设计软件,由于涉及参数过多、计算复杂、难以推广使用的问题,进行了蒸汽吞吐最佳注汽参数实用图版研究。根据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所研制的蒸汽吞吐井注汽参数优化设计软件,对南阳井楼油田零区稠油油藏,以周期净产油量最大为目标函数,优选出不同采出程度、不同存水条件下吞吐生产井最佳注汽参数(注汽压力、干度、速率和周期注汽量),并绘制成图版。现场工作人员可通过查图版方便地确定各周期最佳注汽参数,以提高蒸汽吞吐井的开采效果。应用结果表明,查图版所确定的最佳注汽参数与用优化设计软件计算的参数相比,相对误差不超过10%,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薄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蒸汽吞吐阶段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结合矿场试验,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组合注汽、动态配汽、强排和降粘等一系列开发策略。目的提高河南油区稠油油藏高周期蒸汽吞吐效果,实现“八五”后产能接替。结果采用面积组合注汽方式,泄油范围和产油量分别提高了0.85和0.58倍,热损失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前4周期累积来注比分别为0.7、0.9、1.1和1.3的情况下,后续周期最佳注汽量比前一周期分别递减10%、持平、递增10%和递增20%,此时增产油汽比最高;对油层厚度较大、供液能力较强的井,采取换大泵、调大参数等强排技术;现场实践表明:化学降粘、热洗井及伴热降粘技术,使周期生产时间延长了1.1倍,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分别比前一周期提高了0.9和1.2倍,采注比和回来水率均提高了1.4倍,平均单井累积存水下降480t。结论改善薄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吞吐效果的关键是提高系统热效率;合理组合注汽,可有效地抑制汽窜,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动态配汽和超稠油降粘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层储热;对油层厚度较大、供液能力较强的油井,必须实现强排。  相似文献   
3.
杨家坝油田砂岩储层裂缝以水平缝和低角度倾斜缝为主,裂缝发育密度受岩性、厚度和构造位置影响明显。粉砂岩中裂缝密度最大,薄砂层中裂缝密度大于厚砂层,边界断层对裂缝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靠边界断层附近,裂缝密度高,沿鼻状构造轴部裂缝密度大于翼部。结合动态资料分析了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裂缝的存在提高了油层的产量,但边水和注入水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导致油藏采收率低;薄砂层裂缝发育,水淹严重;杨家坝油田开发后期的挖掘潜力仍在厚油层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随机网络模型模拟研究油藏的微观驱替过程,在改变模型的孔、喉大小分布和调整模型的孔隙润湿比例等情况下,进行水驱油过程模拟,建立网络模型中的微观剩余油分布。在每一次模拟之后,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和微观驱替效率,统计微观剩余油在孔径分布范围内的频率、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孔隙网络特性对微观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孔喉比、孔隙大小、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驱替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泌阳凹陷井楼油田一区村庄、河流下浅薄层稠油资源开发风险大的实际情况,应用风险分析技术,通过风险分析、科学决策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与工艺技术的整合,深化了石油地质和油藏工程研究,优化了开发方案设计,制定出了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降低风险技术对策,使井楼背斜高风险难开发储量实现了安全、高效开发,拓展了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为在油田生产经营决策活动特别是油藏经营管理活动中规避或降低风险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蒸馏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热蒸汽热采是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过热蒸汽与饱和蒸汽相比,具有更高的热焓和更大的比容,主要表现在蒸汽的蒸馏作用强。研究结果表明,过热蒸汽较饱和蒸汽能大幅度提高蒸汽的蒸馏作用效果,同一温度条件下,过热蒸汽的蒸馏率较饱和蒸汽提高32%~52.6%;同一压力条件下,过热度为80℃的过热蒸汽的蒸馏率较饱和蒸汽提高1.07~1.21倍;过热蒸汽的蒸馏馏出物中重烃含量增加,残余油中饱和烃含量减少、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加。可见,过热蒸汽蒸馏作用比较充分,对改善稠油油藏,尤其是对特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薄层特、超稠油注蒸汽吞吐后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河南油田的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后,,采收率只有15%~18%,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关键是查明蒸汽吞吐后浅薄层稠油剩余油分布规律。蒸汽吞吐后水淹层岩心和电性特征变化明显,根据岩电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声液时差深侧向电阻率图版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有效结合矿场测试、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超稠油油层纵向有3种水淹模式:中厚层均匀韵律油层顶部水淹,薄互层复合韵律油层中部水淹,薄互层正韵律油层底部水淹;平面上剩余油富集区有4种类型:低井网控制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低采出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不同微相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地层倾角影响造成的剩余油富集区。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稠油热采受采出程度高、限压注汽、汽窜、水淹、投产新井厚度薄、待认识落实的油层多等因素的影响,油汽比低,生产成本高。以往单一的注汽模式已经不适应稠油热采逐渐扩大的生产规模和日益复杂严峻的开发形势。着重从优化组合注汽、优化注汽参数入手,研究总结出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吞吐效益的技术,以实现产量和成本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安棚深层系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法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电测解释等方法,对安棚深层系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进行了研究。目的认识和评价该深层系裂缝的发育、分布状况,分类及其对油气的作用,以便合理、高效开发该油藏。结果安棚深层系发育裂缝,其中以中、小裂缝为主;裂缝分布不均匀,纵向上Ⅴ砂组裂缝较发育,横向上B246、B185等井裂缝较发育。结论安棚深层系裂缝的产生主要与构造应力作用有关,其发育程度与裂缝所处构造带位置有关;裂缝的存在不仅改善了油气层的物性特征,而且增强了对油气的储藏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结合稠油油藏特点,针对河南油田高周期吞吐存在的问题.从提高采收率和资源利用率出发,提出了以出砂冷采、薄层稠油组合开采、局部加密吞吐、化学剂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方式转换以及高温调剖特殊结构井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稠油开发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