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LD5-2油田具有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严重等特点,长期高强度水驱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间非均质性,亟待采取调剖调驱措施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本文以LD5-2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采用三并联岩心实验开展了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球颗粒易于在岩心注入端端面滞留,引起注入压力"虚高",液流转向效果较差。与微球类调驱剂相比,聚合物凝胶类调剖剂注入能力较强,易于进入岩心深部和发生滞留,附加渗流阻力和注入压力增幅较大。随注入压力升高,中低渗透层对调驱剂和调剖剂吸液量增加,滞留作用引起附加渗流阻力增加,液流转向效果变差,因此,采取合理注入压力有助于改善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效果。建议矿场实施调剖调驱措施前开展注入井吸液剖面测试,据此确定调驱剂和调剖剂最高注入压力或注入速率。图16表2参20  相似文献   
2.
聚驱油田产出聚合物对注入水水质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常规水质分析方法测定了产出聚合物对注入水主要水质指标产生的影响,结合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直观地展示了滤膜悬浮物的形貌特征。研究表明:产出聚合物以絮凝或包裹水中细粒的悬浮物形成絮团的形式使注入水悬浮物含量显著增加,含聚污水乳化层的存在导致含油率测定值偏低,同时产出聚合物还导致注入水结垢速率与腐蚀率增加,且产出聚合物浓度越高,注入水水质变化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溶液的流变行为对其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驱油效果影响较大。系统分析了聚合物含量、温度、多种金属离子及机械剪切作用对驱油用超高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U-HPAM)及常规中等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M-HPAM)溶液拉伸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聚合物含量能够促进HPAM分子链间纠缠,聚合物的拉伸黏度增加,同时U-HPAM对拉伸黏度的增强幅度远大于M-HPAM;温度升高、外加金属离子(Na+、Ca2+、Mg2+、Fe3+和Fe2+)含量增大及机械剪切作用增强都会削弱聚合物分子链间纠缠,导致拉伸黏度降低;U-HPAM受温度及Na+、Ca2+、Mg2+、Fe3+等的影响明显小于M-HPAM,而Fe2+及机械剪切对两类HPAM影响程度相似。渗流及岩心驱替实验表明,U-HPAM比M-HPAM具有更强的调剖能力,在强非均质油藏中更能发挥其高效驱油能力。   相似文献   
4.
李旭  唐洪明  刘义刚  高建崇  刘璐 《海洋石油》2010,30(2):53-57,71
综合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仪器对SZ36-1油田滤膜组分燃烧前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无机组分中Fe、Ca等元素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水质监测数据,研究发现SZ36-1油田回注污水由CEP向AJ、平台输送过程中水质逐级恶化;同时污水由CEP到A平台再到J平台过程中,Fe原子百分比平均值依次为4.45%、13.03%、19.45%,Ca原子百分比平均值依次为4.33%、5.43%、5.66%。腐蚀、结垢现象逐渐加剧,是导致注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绥中36-1油田注入水悬浮物特征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绥中36-1油田注入水悬浮物化学组分及悬浮物含量沿流程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油田注入水悬浮物含量沿流程明显增加,悬浮物主要为有机物及非晶质无机组分,无机组分以腐蚀产物、碳酸盐垢及地层细小泥砂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防腐研究工作、对水处理系统进行调整、实施清污分注和改进加药系统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海油田疏松砂岩油藏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酸化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开展了乳化柴油封堵分流能力实验研究。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以油水体积比3∶7制备的乳化柴油体系具有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对低渗油层的封堵能力较弱。应用该体系后可有效将后续液体分流到低渗层,且对高渗水层的渗透率有较大幅度降 低,而对低渗油相渗透率影响很小。与常规酸化解堵措施相结合,可起到均匀酸化与控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连续油管氮气辅助返排技术,将井底聚合物溶液举升到地面,能够进行取样试验并直接测试地层中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海上注水井完井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进入地层发生了降解,地层粘度约为地面粘度的1/3;长期注入聚合物会使部分未溶物在井筒内部堆积,形成凝胶状物。本文研究结果为聚合物驱数模研究和施工设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进一步开展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在不同类型油气藏(气顶/底水/稠油/裂缝等)已逐步大量应用,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底水油藏水平井产量递减快、底水上升快和找水控水困难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水平井产能发挥和开采综合效益。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底水油藏控水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从完井方法的选择、完井参数优化设计、完井产能评价以及控水技术对策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设计理论、方法和应用。并建立了综合考虑水平井钻井污染、渗透率分布和井身轨迹的水平井压力剖面、产液剖面的预测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分段完井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底水油藏开采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渤海某油田渗透率高、纵向上层系多、渗透率级差大、非均质严重的问题,利用缔合聚合物的高效增黏、抗温、耐盐、耐剪切等性能,通过缔合作用形成物理网络结构和化学交联结构,形成缔合聚合物调剖体系.在65℃油藏条件下,缔合聚合物调剖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和黏弹性.调剖体系在120 d后的强度保留率为80%;在水驱50倍孔隙体积后,封堵率保持在90%以上;表现出封堵高渗层,启动低渗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在现场应用中获得良好的封堵窜层能力和增油降低含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渤海JX1-1油田2D井区油井自投产以来频繁发生井筒有机垢堵塞现象。为了改善油井生产状况,开展了井筒治理对策研究,首先对2D井区原油组分及物性进行分析,然后对现场取得的有机垢的流变性、组分和元素组成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2D井区原油为中等含蜡的普通稠油,析蜡点较高,兼具结蜡和沥青质沉积风险。有机垢主要为沥青质和其他的油质组分组成,且有机垢经高温预处理再重新冷却后其流变性将变得更差,因此常规热洗效果较差。借鉴掺稀采油技术,考虑利用邻井稀油反洗溶解分散2D井区井筒有机垢。通过井口采油树将B8井稀油直接导入B25井油套环空进行反洗,B25井在实施稀油反洗防井筒有机垢堵塞措施后,产油量增加27.5%,有效期达1年以上。现场实践证实,稀油反洗可以有效预防稠油井的沥青质沉积、结蜡等有机垢堵塞,对相似油田和区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