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勘探技术手段的进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的勘探领域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沉积体系的层序构成样式、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出平北斜坡带存在断裂陡坡型、对向断阶型、反向断阶型和同向断阶型4种层序地层发育样式,对应发育断裂陡坡型潮控三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对向断阶型潮控三角洲前缘潮滩砂岩油气藏、反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和同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4种类型。结合砂体展布规律和油气藏成藏模式预测,对平北斜坡带不同区带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指出团结亭区断裂陡坡型潮控三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和孔雀亭区同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是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重点领域。在该岩性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导下,近期针对宝云亭低隆与反向断阶带控制下的宁波19区岩性圈闭钻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低信噪比,干扰绕射以及与倾角有关的问题(例如,反射层点分散,依赖于倾角的MDO和反射角)使可靠的振幅相对于炮检距(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中部隆起地区新生界陆相沉积地层直接覆盖在中生界三叠系海相石灰岩地层之上,而新生界地层与中、古生界海相地层速度差异很大,特殊的地质特点使得由海面、海底以及新生界底界组成3个强烈波阻抗差异界面,形成了最为强烈的多次反射,并对能量的下传造成屏蔽。本文根据该区地质情况并结合以往采集实践,分析了南黄海中、古生界地震反射特征并进行了波动方程正演,在分析成像原因差的基础上进行了地震采集设计,利用双检拖缆采集技术进行本次地震资料的采集,最后对本次采集的成果与2002年采集的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中部隆起区发育巨厚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良好。针对中部隆起浅部存在强屏蔽层、多次波干扰严重、中古生代地质构造复杂等不利地震地质条件,引进上下源宽线地震采集新技术,采用低频大容量气枪震源、上下源组合激发方式增强地震波场穿透能力,拓宽地震数据频带,并配合双缆宽线地震观测系统,提高地震资料覆盖次数,压制各种干扰信息。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南黄海中、古生代地层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反射成像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存在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多次波发育、非均质性砂岩巨厚或砂—泥—煤薄互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进展。通过剖析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勘探阶段地震采集关键参数与实际效果,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地震采集技术的3个发展阶段:早期二维地震勘探阶段以凹陷结构和区带评价为采集目的,采集参数取得了从短缆小震源容量到长缆大震源容量的进展;中期为以重点探区勘探评价为目的的三维地震勘探阶段,采集技术上经历了从常规三维到Q-Marine和拖缆双检等技术进步;现今进入针对重点油气田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阶段,攻关试验了针对中深层重点目标区的斜缆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及非零偏VSP等地震采集技术,形成了以“两宽一高一多”为核心的中深层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6.
田春志  高顺莉 《石油物探》1998,37(1):119-124
众所周知,常规多项式拟合零炮检距技术需要正确的振幅对应关系,因此如何就拟合方法本身压制噪声使得参与拟合的数据为有效波的正确振幅,是提高零炮检距剖面质量的关键。多项式近道加权拟合根据拟合误差和炮距的不同取不同的权数把原始数据和拟合数据混合后再重新拟合,能一定程度地压制异常点。时窗拟合利用道集内时窗振幅序列拟合零炮检距剖面,能消除同相轴不一致相位不齐的因素,同时由统计效应衰减噪音。L1范围拟合技术则根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东海陆架盆地椒江凹陷前新生代沉积基底的年龄,并对凹陷内断陷期的沉积物源进行示踪研究,选取了椒江凹陷内典型钻孔中的岩屑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分析测试,并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椒江凹陷前新生代基底以岩浆岩为主,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复杂,主峰值年龄为227 Ma,主要形成于印支晚期,形成环境属于大洋岛弧环境,和丽水东次凹及雁荡低凸起等已有岩浆记录具有一致性;断陷末期古新统明月峰组碎屑锆石具典型岩浆岩特征,其锆石主峰年龄集中在140~90 Ma,其形成环境属于大陆边缘环境。椒江凹陷古新世物源较为单一,与丽水东次凹具有较大可对比性,东部的雁荡低凸起为其古新世断陷期持续提供物源供应。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勘探多年但成效不大。盆地结构不清、断裂体系多样与构造演化复杂的因素致使勘探潜力不明。为探讨南黄海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断陷盆地形成机理,通过近年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等地质记录,结合相关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北部盆地的断裂特征和盆地结构开展综合研究,形成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不同时期断裂发育模式和地层沉积充填特征的认识。通过研究认为,中生界-古生界海相地层在印支期遭受挤压变形而形成逆冲断裂,该断裂系构成晚白垩世以来盆地的重要基底断裂系。在后期伸展应力状态下,基底断裂复活,控制着盆地内断层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同时控制着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沉积格局和构造样式,形成以伸展构造变形为主的多凹组成的断陷群,反映出“深层约束浅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的地震资料多次波发育,中深层反射能量较弱,国内外多个处理中心对该区资料进行过多次处理,但处理结果都不很理想,在分析以往处理流程和处理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次地震资料精细处理以压制多次波为主要目的,探索出了一套联合使用Radon变换,预测反褶积和F-K变换等方法的处理流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沿江盆地群是下扬子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沉积演化的重要窗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分布着鄱阳盆地、潜山盆地、望江盆地、全椒盆地、无为盆地、句容—南陵盆地、常州—宣城盆地、溧阳盆地和平湖盆地9个相对独立的沉积盆地,在平面上组成了一个盆地体系或盆地群,可称之为下扬子沿江盆地群。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主要为晚白垩世—古近纪断陷期与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期2个阶段。盆地断陷期主要以河湖相与三角洲相沉积为主,而拗陷期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下扬子沿江地区在渐新世末期形成统一的断陷盆地体系,于新近纪形成统一的拗陷盆地体系。由于新近纪差异变形,各盆地地层差异剥蚀,最终形成现今的沉积盆地地质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