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6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压裂返排液多在处理后回注。为了确保回注效果,需要进行处理后压裂返排液的回注可行性评价。采用化学氧化与絮凝处理方式对压裂返排液进行了处理,通过对水质离子含量、混合水结垢量及配伍性、黏土膨胀率、储层伤害率的分析研究,对其回注可行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压裂返排液经过"氧化-絮凝"处理后,压裂返排液的悬浮物质量浓度为1.6 mg/L、含油量低于1.0 mg/L,黏土在处理后压裂返排液中的防膨率为92.68%;处理后压裂返排液与储层产出水混合体积比为3∶7时,结垢量低于72 mg/L;当处理后水含油量、悬浮物质量浓度低于6.00 mg/L时,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2.
为了高效修复陕北定边油田附近的原油污染土壤,从当地含油污染土壤中筛选了5株原油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的降解菌种类,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究和建立高效的混合菌修复体系并分析菌株的降解产物,选用表面活性剂Tween80刺激微生物进一步提高对石油的降解效率。研究表明,从含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的5株原油降解菌株分别为D-1纤维单胞菌、D-3黏质沙雷氏菌、C-2无色杆菌、D-5不动杆菌和A-3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测定菌株在LB培养基和石油培养基中生长状态、GC-MS分析菌株降解石油的残留组分,将筛选的D-5、C-2、A-3进行复配,各菌株对原油降解的影响效果D-5A-3C-2,菌株最佳复配比D-5∶C-2∶A-3=5∶1∶5。在温度35℃、pH 7.5、摇床转速180 r/min、菌液加量6%,Tween80含量为5 cmc的降解条件下,混合菌群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可以达到87.12%,有效促进原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图12表6参29  相似文献   
3.
高效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地域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功效、确保延长油田微生物+膜处理含油污水工艺的平稳运行,从陕北吴起县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壤中筛选出6株具有原油降解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鉴定(16Sr DNA)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研究了菌株的生长特性以及对原油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筛选的6株菌分别为P1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P2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intermedium)、P3粪产碱菌(Alcaligenesfaecalis)、P4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P5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和P6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培养驯化7 d后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83.47%、81.60%、85.30%、81.11%、90.58%和93.16%;菌株对原油中长碳链烃类的降解效果显著,可在降解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发酵液基质表面张力的最大降幅为53.19%。  相似文献   
4.
从处理技术的原理、应用与研究进展三个方面梳理了生物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全面分析了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的优缺点,使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以更加科学的方法了解生物法处理含氮废水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氮作为一种营养物质,可以直接进行回收利用。阐述脱氨氮技术未来可以着重放在工艺联用及氨氮回收方面,而大规模性的应用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且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水,而膜处理技术以其低成本和高效的优点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会产生一种浓度更高且难处理的浓缩液。浓缩液成分较渗滤液更为复杂,其主要包含各种有机污染物、无机盐、重金属和氨氮等,而且可生化性较差,若不能妥善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总结了浓缩液的形成及水质特性,针对浓缩液的先进处理技术进行综述,讨论了各方法操作条件及处理效率,希望对浓缩液处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含油浮渣是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因其成分复杂、乳化絮凝严重、沉降性能极差、难于分离和清洗,导致其处理难度较大。本文以长庆石化含油浮渣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含油浮渣的处理思路和实验方法,结合浮渣自身特点,制定了破乳-混凝-离心脱水的处理思路。结果表明,当实验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200 r/min、搅拌时间为30 min、CaO加量为0.20%、PAM(0.1%,相对分子质量1 600万)加量为8 mg/L、静置时间为30 min、离心机转速为2 400 r/min、离心时间为15 min时,处理后的含油浮渣体积减量化率可达91.5%,最终固相中的含油率为6.74%、含水率为60.03%、固体质量分数为33.23%。处理后水中的悬浮物含量最终可降低至30.63 mg/L,水中的含油量最终可降低至150.52 mg/L。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嗜盐微生物的种类、耐盐机制、石油烃降解机理及对不同结构石油烃组分的降解特征;介绍了在高盐环境中提高嗜盐微生物降解率的强化技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具有黏度高、悬浮物质量分数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对其进行回用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以延长页岩气为对象,进行"氧化-絮凝"工艺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硫酸亚铈作催化剂且质量浓度为100 mg/L、双氧水质量分数为0.3%及硫酸亚铁质量浓度为140 mg/L时,可使返排液黏度由原来18.09 mPa·s降低到2 mPa·s以下;调整氧化处理后的返排液pH为7.5,在PAC质量浓度为600 mg/L,PAM质量浓度为20 mg/L时进行絮凝处理,处理后水中悬浮物由处理前的2 490 mg/L降低到0.9 mg/L,含油量由处理前的37.25 mg/L降低到4.32 mg/L。处理后水质满足平均空气渗透率≤0.01μm~2的地层回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冯坪集输站采油污水达标回注,针对其原处理流程处理后水含油量、悬浮物、硫化物、细菌含量高,腐蚀、结垢严重的特点,采用化学氧化/絮凝沉降处理工艺,通过对p H值、除硫剂、絮凝剂、助凝剂进行优选,确定适合该站污水回注达标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p H值为7.5、除硫剂加量15 mg/L、PAC加量80 mg/L、PAM(1 200万)加量1.0 mg/L,先加PAC后加PAM,加药间隔20 s~30 s时,处理后水悬浮物含量0.5 mg/L,含油量0.54 mg/L,平均腐蚀速率、结垢量、细菌含量分别为0.036 mm/a、2.6 mg/L、10个/毫升,达到油田回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滴定法测定压裂返排液中硼含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测定残留硼含量对处理后油田压裂返排液的再利用与处理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返排液组成复杂,其中的高价离子等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文章以油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采用甘露醇酸碱中和滴定法并以溴甲酚绿-甲基红-酚酞混合溶液为指示剂测定压裂返排液中硼含量时,共存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露醇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硼含量的最佳浓度范围为30 mg/L~300 mg/L,共存的Fe3+、Ca2+、Mg2+、SO42-、悬浮物、含油量等对测定结果准确度影响较小,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78%,加标回收率在99.09%~100.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