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9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耐蚀钢筋20MnSiCrV的连续冷却转变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3800C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耐蚀钢筋20MnSiCrV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动态CCT曲线),并与普通20MnSiV螺纹钢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r的添加和Mn含量的降低,耐蚀钢筋20MnSiCrV的铁素体与珠光体相变温度升高,贝氏体相变区域扩大;当控冷速度在0.5~3℃/s时,可获得理想的组织与性能。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印刷业界出现-种新型的热转印膜——高清热转印膜,为了让大家能够进一步认识这个"业界新人"及其应用,笔者和大家共同来科普一下。热转印膜是指将图案(实际上是指带有离型剂、保护层和接着剂的图文)预先印刷在薄膜表面,在加热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图文脱离载体膜,牢固附着于承印物表面的特殊功能印刷膜。高清热转印膜是热转印膜的新兴品种,是一种图案墨层厚实、遮盖力强、套印精度高、色彩  相似文献   
3.
<正>热转印是一项在国内兴起至今不到2 0年的印刷工艺,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传入我国,经过业界同行的不断努力探索、研究,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成熟且更新换代较快的印刷工艺。由于该工艺在控制生产成本及提高产品外观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故在印刷业界备受推崇并持续发展。随着热转印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衍生出许多新型的转印新技术,比如模内贴标工艺(IML)、模内转印工艺(IMR)、真空转印工艺(TOM)、热升华工艺(Thermal Dye)、水转印  相似文献   
4.
5.
通过拉伸试验、金相与SEM显微组织观察等研究弹簧钢55SiCrA经过840℃加热2,0min保温后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组织与性能。结果显示:淬火状态下,碳化物为细条状。经过150℃回火后,细条状的碳化物较多,但密度明显少于淬火态的;经过250℃回火后,细条状的碳化物转变为片状;经过350℃回火后,碳化物厚度增加到30 nm左右;经过500℃回火后,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的碳化物,颗粒尺寸为30~80 nm。抗拉强度与硬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400~470℃回火,断面收缩率在40%左右,抗拉强度1550~1850 MPa。  相似文献   
6.
黄文克  麻晗  陈爱荣 《轧钢》2012,29(1):29-33
为开发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和镀锌钢丝用盘条,测定了含V高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等温转变曲线,研究了奥氏体转变过程及其转变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生产抗拉强度在1400MPa以上的含V高碳钢的冷却速率应选为2.5~3.5℃/s、珠光体相变温度范围为550~650℃。  相似文献   
7.
ER70S-6焊丝钢盘条表面氧化皮压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70S-6盘条表面存在大量氧化皮压入基体现象,严重影响焊丝成品表面质量和焊接性能,易产生表面红锈。通过调整除鳞水压从8 MPa提高到20 MPa和优化加热炉工艺,方坯除鳞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压入氧化皮明显减少。同时,焊接飞溅和表面红锈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黄文克  麻晗  王雷 《热加工工艺》2012,41(10):85-88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Fe-0.87C-0.50Cr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动态CCT曲线),结合金相观察,对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奥氏体转变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20 K/s的冷速进行冷却,转变组织为珠光体,能够使该钢的硬度超过407 HV10,抗拉强度在1300 MPa以上;在575℃,珠光体相变在6 s内完成,孕育期非常短。  相似文献   
9.
一张热转印膜,既要考虑离型层、图文与基膜的"临时"附着,也要考虑图文如何完整剥离于基膜,之后还要考虑图文剥离基膜后,如何牢固附着于承印物,这附着、剥离、再次附着的生产过程可谓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0.
黄文克  麻晗  胡显军  周铖 《热加工工艺》2012,41(8):46-48,53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含V高碳钢在不同Stelmor控冷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结果显示,对于V含量为0.15%的高碳钢,在650~590℃采用0.55、1 K/s的冷却速度,索氏体化率均能达到97%以上,硬度均在470 HV10以上,但组织中存在少量网状渗碳体;当V含量为0.30%时,在650~590℃采用0.55 K/s的冷却速度,索氏体化率在97%以上,硬度在490 HV10以上,片层间距小于80 nm,网状渗碳体消失。当冷却速度提高到1 K/s时,组织中出现马氏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