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采用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全油气相色谱法混源油定量配比实验相结合,对阳江凹陷不同成藏期次原油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已获得混源油藏的混源比例进行了测算。阳江凹陷发生两期原油充注,充注时间分别为12.0~7.5 Ma和6.5~0 Ma。第一期原油来源于恩平20洼始新统文昌组文三段中浅湖相烃源岩,主要在中新统珠江组储层中聚集成藏;第二期原油来源于文一段和文二段中深湖相烃源岩,在中新统珠江组—韩江组储层中均有成藏。通过混源油定量配比实验建立混源比例测算模板,计算结果表明,B20-1、B20-2油田韩江组油藏均为第二期充注,B20-1油田珠江组油藏第一期和第二期充注量占比分别为39%和61%。关键成藏时期断裂活动强度、圈闭发育层段及有效烃源岩三者耦合关系共同控制着圈闭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2.
烃源岩评价在油气成藏和资源潜力研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和影响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海上油气勘探因钻井和取样数量的限制,难以获得连续的TOC数据。通过地化-测井-地震联合优选地震属性参数,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对陆丰南区烃源岩TOC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文昌组下段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文四段烃源岩是陆丰凹陷南部油气资源的主要贡献者。运用PNN神经网络预测烃源岩TOC,可获得高精度烃源岩TOC三维数据体,充分揭示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非均质特点,有效弥补了海上少井区烃源岩评价的缺陷,为精细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陆相原油轻烃环优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珠江口盆地淡水中深湖相烃源岩所生成原油的轻烃中三环优势(3PR)大于五环优势(5PR)和六环优势(6PR),而其煤系烃源岩所生成原油的轻烃中三环优势(3PR)较小,五环和六环优势(5PR+6RP)较大;淡水中深湖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速率常数k3,Ⅰ型和Ⅱ1型干酪根有利于形成三环优势(3PR),生成的原油C7轻烃中链烷烃含量较高,而煤系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速率常数k5+k6,2型和Ⅲ型干酪根有利于形成五环和六环优势(5PR+6RP),生成的原油C7轻烃中环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天然气分子碳同位素生成动力学技术,对LW3-1气田有效气源区和运移聚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气田有效气源区为白云主洼东部斜坡带恩平组浅湖相—沼泽相沉积烃源层,现今埋深(从海底计算)范围介于4 600~6 000 m;该气田属于阶段性累积聚气,成藏时间较晚,有效充注期在8~0Ma,目前仍处于有效充注阶段。这一新认识对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为明确阳江凹陷恩平21洼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成藏贡献,采用无机元素分析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阳江凹陷文昌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及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已发现原油的来源并估算了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的成藏贡献。结果表明:文昌组沉积时期恩平21洼气候湿热,湖盆水体较深、盐度较低,是整体处于亚还原环境的淡水湖盆,发育半深湖-深湖相和浅湖-半深湖相两套优质烃源岩;油-源对比及油藏中不同来源原油的占比分析发现,源于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的占比为15%,源于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的占比为85%。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同样具有较强的供烃能力,发育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的浅-小洼陷,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分析珠江口盆地珠一油气区油气成藏规律和指导勘探实践,以珠一坳陷半地堑为成藏系统,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着眼于成藏要素组合,建立半地堑级的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半地堑不同构造带烃源岩条件、油气输导条件、储盖组合条件等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半地堑成藏系统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缓坡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陡坡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洼陷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和凸起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共4大类型。断陷湖盆地质结构、地层产状和流体势确立了油气运移主方向及油气分布格局。从油气资源分配角度考虑,研究区半地堑可分为缓坡优势型半地堑、陡坡优势型半地堑和近平衡型半地堑共3种结构类型,不同类型半地堑成藏系统油气分布格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白云深水区东部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深水区东部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白云凹陷东部深水区,是一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珠海组3套有效烃源岩、早中新世富砂深水扇和晚渐新世陆架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及构造—岩性圈闭的复合油气成藏区。油—岩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结果和原油轻烃组成特征表明,LW3-1、LH34-2构造所产凝析油和原油及LH29-1构造气藏所产凝析油主要来自白云主洼恩平组烃源岩,LH29-1、LH16-2构造油藏所产原油主要来自白云东洼恩平组烃源岩,该区凝析油和原油有珠海组烃源岩的贡献。天然气主要源自白云主洼恩平组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有文昌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的贡献。白云深水区东部油气成藏带主体有两期成藏,早期聚油,晚期聚天然气及凝析油,主成藏期在粤海期—现今,LH29低凸起成藏带油藏遭受气洗。白云深水区东部存在的5个断裂带、流体底辟是垂向输导体,区域砂岩层、不整合面与构造脊耦合形成侧向运载层,共同控制该区成藏带的有效烃源灶位置与运聚。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已钻井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孢粉、藻类、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记录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等,分析珠江口盆地东部始新世-渐新世海侵的历史过程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中始新世文昌组沉积期(文昌期),盆地沉积以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中古生物以陆相孢粉、高含量的淡水藻类化石为主,但盆地南部荔湾凹陷和东部的韩江凹陷个别层段沉积物中出现海相标志的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说明该时期这两个凹陷遭遇过海侵,该时期烃源岩以中深湖-浅湖相泥岩为主,为湖生低等植物源、富含无定型有机质、I-Ⅱ1型干酪根;晚始新世恩平组沉积期(恩平期),盆地北部各凹陷仍以陆相浅水湖泊-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中古生物以陆相孢粉为主、含少量淡水藻类化石,但盆地南部的荔湾凹陷则以海相陆架沉积为主,整套地层中可见海相微体古生物化石,泥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含三芳甲藻甾烷,白云凹陷在恩平期末遭受海侵影响,该时期烃源岩以陆源高等植物源、富含煤质、Ⅲ型干酪根为主;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期(珠海期),早期盆地北部珠一坳陷为剥蚀区,未接受沉积,珠二坳陷沉积以三角洲-滨岸-陆架沉积体系为主,珠海期中-晚期,随着海平面上升,整个盆地沉没于海平面之下,接受古珠江三角洲-陆架-陆坡沉积,此时期仅白云凹陷海相泥岩成熟,为有效的烃源岩,其余地区泥岩由于埋深和地温等原因,尚未成熟。沉积记录中微体古生物组合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很好地记录了始新世以来构造活动强度影响下珠江口盆地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及对烃源条件的影响,对盆地东部、南部低勘探程度区的资源潜力有重要的类比分析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惠州凹陷HZ25-4-1井珠江组-文昌组砂岩储层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生物标志物分析。利用烃类流体运移痕迹生物标志物分子示踪技术,结合生烃强度盆地模拟结果,初步判识惠州凹陷存在2类混源油,即文昌组中深湖相型原油与恩平组煤系型原油的混源和文昌组中深湖相型原油与浅湖相型原油的混源,证实了惠州凹陷文昌组浅湖相泥岩为有效烃源岩。这一认识对惠州凹陷成油体系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拗陷期沉积的中新统-渐新统,在断陷期沉积的始新统中找到的油气仅占已发现油气资源的8 %,而在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富烃洼陷是否有大量的油气仍保存在中-深层的断陷层系内,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双古”)地层油气运-汇通道是否有效发育,成藏动力的强弱,以及圈闭和储-盖组合是否发育等是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源-汇-聚”评价思想,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的源(烃源岩类型与质量、热成熟演化史与生排烃史、油气资源类型与规模)、汇(运-汇单元、运-汇方向、输导通道、汇聚强度)、聚(二级构造带与圈闭、储-盖组合、充注强度、保存条件)等静态和动态成藏要素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惠州26洼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的源-汇-聚特征,提出了“油型烃源岩晚期加快熟化、先油后气、断-压双控、源-储对接强势供烃、立体运聚”动态成藏模式,推动了惠州26-6构造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新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