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精细刻画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的剩余油分布,在建立剩余油分类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水驱前缘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值,确定了各类型剩余油之间的界限值,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分类定量刻画了各类型剩余油的分布。研究表明,南堡陆地浅层油藏滞留型剩余油占比达72%,下步提高采收率技术方向以提高波及系数为主,兼顾提高驱油效率,才能实现剩余油的高效动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震反射特征、沉积、层序地层和构造背景等综合分析,在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东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一套下切谷沉积。研究发现:高尚堡下切谷形成于盆地陡坡带一侧断裂坡折带上,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宽缓的U型反射特征,谷内外同相轴明显不协调,岩性以粗碎屑为主;湖平面的快速下降和断层是控制该下切谷形成的关键因素。高尚堡下切谷紧靠油源断层,上倾方向被反向断层切割,为油气富集创造了良好条件,与该下切谷有关的油藏类型主要有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该下切谷的发现,对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的层序边界划分、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堡凹陷柳赞油田稠油油藏在馆陶组、沙河街组均有分布,属复杂小断块型普通稠油油藏。通过研究原油分析化验资料发现,柳赞油田稠油油藏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成层性。在详细分析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揭示了区内浅层稠油油藏的形成主要受生物降解与水洗氧化作用影响,深层稠油油藏的形成主要与断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Ng6、Ng7、Ng9、Ng10小层是低含油饱和度底水油藏,构造幅度低,油柱高度小,储层疏松,常规定向井不能正常生产。应用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分三步走能有效开发此类油藏:首先在厚度5 m以上油层顶部"擦头皮"部署油井,避免底水快速脊进;然后在油井高含水时应用水平井化学堵水技术,封堵高水淹井段,迫使底水绕流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最后当底水全面脊进后时利用CO2吞吐技术,增强原油流动能力,进一步驱替井筒周围残余油。水平井设计是核心,堵水和CO2吞吐为高含水阶段控水增油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设计中出现的变形零件和一些运动分析的模拟出现的一些弊病进行剖析,推出一种简单、低成本的设计思路,实现了对设计产品的运动状态分析和模拟,并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南堡陆地浅层曲流河储层油藏采出程度低、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在分析优势渗流通道影响因素与响应特征基础上,综合运用注采见效分析、吸水剖面分析、示踪剂分析和多因素综合指数识别等方法,开展了南堡陆地浅层曲流河储层优势渗流单元的识别,总结了优势渗流通道分布模式和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成果为曲流河储层剩余油挖潜、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可以为其他储层类型油藏优势渗流通道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预测油田水驱油效率对调整油田开发方案、描述剩余油微观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油藏水驱油效率随生产时间变化的特性,利用新型增长曲线拟合油藏驱油效率与生产时间的关系,建立了预测驱油效率的四参数模型。以室内水驱岩心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及多变量寻优算法求解四参数模型,获得4个模型参数值,实现对油田水驱油效率的拟合和预测。实例表明,利用四参数模型获得的水驱油效率拟合曲线与试验值比较相符,预测的水驱油效率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8%,较其他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7.46%和5.36%更精确。该模型的建立为预测油田水驱油效率提供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类干扰分析方法是干扰分析的原理在油田实践中的一种灵活应用,它以相邻的每两口井为基本的分析单元,利用开发过程两井间某井出现的生产状况变化情况,追踪另外一口井的产能曲线上是否有干扰信息,以此来判断井间油藏的连通状况。该方法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实践表明,分析结果与其他方法的结果基本吻合。实际应用中应该充分考虑相关井的井史资料,并与其他方法的分析结果综合来讨论井间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9.
对AM50镁合金进行了搅拌摩擦焊试验,对应的焊接工艺参数为焊接速度50mm/min和旋转速度1200r/min,并采用热电偶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焊接温度场和接头的组织形貌。结果表明:焊接起始段存在"双峰"和"滞后"现象,中间段仅有"滞后"现象;同一位置不同深度的特征点的温度曲线相似,但峰值温度不同;起始、中间和结束阶段的接头形貌明显不同,其显微组织也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冀东油田高浅南区复杂小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极其复杂,为提高开发效果,通过综合研究油水井在钻井、试油及生产过程中所录取的各项资料,采用动态分析法和常规水淹层解释法分析了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非主力层水淹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相对富集;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构造高部位、断层夹角含油区域、物性变化带、边水油藏水淹路径之间的滞留区、井网控制程度低以及井网控制和注采系统不完善的地区;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水淹路径、大孔道及物性变化带、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