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1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609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在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病变患者64侧缺血性下肢进行膝下动脉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足部溃疡的变化。结果53例患者共119支动脉分支接受PTA治疗,50例患者的101个分支成功地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4.9%,所有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足部溃疡均变小,无需截肢。结论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机械再通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32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观察再通率及疗效。结果3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中,用不同方法成功完成血管内机械再通后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全部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适当方法行机械再通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永存三叉动脉(PPTA)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PPTA经常伴发脑血管性病变,并且可引起三叉神经痛,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本文对1983年至今中英文文献报道的116例PPTA伴发脑血管性病变及其他脑部疾病的病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和疗效。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制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髓心减压+生理盐水治疗组;C组为髓心减压+SDF-1治疗组。各组动物均于治疗后8周处死,处死后分别进行股骨头骨密度测定及组织病理观察。结果SDF-1治疗后8周,骨密度明显增高,病理组织学表现血管数目增多,空骨陷窝减少。SDF-1治疗后显示股骨头修复效果明显。结论髓芯减压SDF-1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明显,具有较广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特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方法,提高介入封堵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选用合适封堵器和治疗方法,术后24h、1、3、6个月时以心脏超声随访评价疗效。结果特殊类型PDA23例,其中:①形态特殊型12例,包括细小型5例,4例成功,1例5F导管无法通过PDA放弃介入治疗;粗大型3例;动脉瘤型2例;特殊投照体位2例,均成功封堵。②合并其他畸形2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例,合并右位心1例,均成功封堵。③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6例成功。④外科术后再通1例,未封堵。结论特殊PDA采取不同的诊疗策略,大多可顺利完成介入封堵术  相似文献   
7.
数十年来,导管和腔内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创伤治疗。腔内治疗血管创伤似乎格外见于钝性躯干伤的治疗,尤其并发脑部和肺部的损伤。颈部四肢的血管损伤通常采用传统外科方式以便控制近心端和远心端。本文回顾了当前关于腔内治疗颈部及四肢血管创伤方面的文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或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RFA)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123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58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10例、心房扑动13例、房性心动过速12例、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30例。在EnSite NavX或Array系统(80例)或CARTO系统(43例)指导下行RFA手术。结果106例(86.2%)1次手术成功,10例再次导管消融成功,再次消融总成功率94.3%。59例房颤1次手术成功,5例再次消融成功。11例心房扑动患者1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10例房速1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26例室速、室早患者1次消融成功,3例行再次消融成功。并发症6例:心脏压塞4例,左前降支远端栓塞1例,术后肺栓塞1例。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晰地显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对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RFA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经鼻内镜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经鼻内镜切除术前1~3d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动脉栓塞术,回顾性分析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1~3d后行经鼻内镜切除术,平均术中出血155ml ,平均手术时间为75min,栓塞术后6例发生轻度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5d。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可明显减少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联合经鼻内镜切除术是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DWI 序列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动态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对介入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常规MRI 、动态增强及DWI 序列(弥散梯度因子b=0、200、500、800s /mm 2 )扫描,测量0~500的ADC值,并与血管造影、血清生化对比。结果介入治疗后肿瘤的ADC值较术前增高,疗效好的ADC值>疗效中等的ADC值,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疗效差的ADC值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显示ADC值无明显降低的为疗效好的病例,疗效中等和差的ADC值出现降低,增强MRI 、DWI 序列、血管造影可显示癌细胞存活、复发。结论DWI 序列和ADC值可以动态观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癌细胞是否坏死、存活和复发,可及时有效的评估介入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