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42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8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借鉴中医学整体观和生命观的相关理论,从认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属性入手,发现并提炼能够产生和传递城市运营所需各种能量的生命要素:廊道和功能体。阐释了其多层级、多性质和多形态的特点,提出了功能体有动力、廊道成系统、敏感点有活力的疏通策略,旨在促进城市各种能量的有机循环,从而维护城市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城市生活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3.
4.
已发表的油气圈闭分类方案都是根据圈闭的形成机制确定的.这些方案在模拟勘探中有极大的价值.然而,不同方式形成的圈闭可能具有相同的捕获机制(即圈闭储存石油的方式).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捕获机制对圈闭进行分类的新方案.定义单封闭层圈闭为在封闭层序底部存在闭合等值线的圈闭;多封闭层圈闭为在单一封闭层(上部封闭层的底界)不存在闭合等值线的圈闭。圈闭类型的二次细分需依据封闭层与密封岩性(如整合、不整合、构造或相变)之间的关系;三次细分则要依据封闭层序本身.圈闭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封闭层的性能,而封闭层的性能又是由界面的性质和密封岩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6.
7.
蔡瑞  彭文魁 《福建电脑》2012,(4):163-165
针对遥控器的多样性问题,结合智能手持设备和J2ME平台的局限性,提出由受控应用遥控程序、受控终端遥控程序、遥控描述文件、遥控器程序、遥控器后台服务代理程序五个模块组成通用遥控器系统架构,基于界面自动生成技术,实现通用遥控器。实验表明,本文实现的通用遥控器在保证了功能性的同时实现了通用性,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9.
10.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machine vision systems is the recognition of know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A major difficulty arises when two or more objects project the same or similar two-dimensional image, often resulting in misclassific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system performance. The changes in images which result from the motion of objects provide a source of thre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which can greatly aid the classification process, but this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is computationally complex and subject to many sources of error. This work develops a methodology which utilizes the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the apparent changes in object features over time to facilitate the recognition task, without the need to actually recover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objects under view. The basic approach is to generate a ``feature signature' by combining the feature measurements of the individual regions in a long sequence of images. The static information in the individual frames is analyzed along with the temporal information from the entire sequence. These techniques are particularly applicable in situations where static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cannot discriminate between ambiguous objects. Two example implementation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s of object recognition using motion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