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有限元前后处理软件MSC.Patran及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红外整流罩组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大过载与气动加热情况下的组件应力分布,建立了详细的有限元模型,给出了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为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苏丹P油田的开发策略和综合应用现代油藏管理技术的情况,根据该油田开发的特殊性,研究了适合该油田的高效开发配套技术,实现了合理、高效、快速和科学地开发油田.  相似文献   
3.
针对苏丹层状边水油藏部分水平井呈现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等现象,综合多学科知识对油藏 进行研究,运用无因次日产油水平、无因次累积产油及月含水上升率等指标评价水平井不同含水期的开 发效果,总结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的主控因素,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是苏丹层状 边水油藏高含水期实现控水稳油的重要技术,水平井位置、产液强度及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水平井含 水上升的主要因素,水平井位置及产液强度、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储层保护情况是影响水平井产量递减 的主要因素;主要开发对策为早期加强地质优化设计和生产参数优化,中后期采取卡堵水及提液等措施 控水稳油,并适时注水补充能量和加强储层保护,提高单井产能,以改善苏丹层状边水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苏丹块状底水油藏H油田为原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正韵律、反韵律、复合正韵律和复合反韵律底水油藏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夹层半径、厚度及分布条件下各种韵律油藏的开发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结果表明,对不同韵律底水油藏,含夹层油藏的开发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控水效果随着夹层半径的增大而变好;夹层厚度对开发效果影响不大,低含水期正韵律底水油藏和中高含水期反韵律底水油藏控水效果相对较好;夹层分布在距离油水界面较近或存在多夹层情况下开发效果好;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夹层之间和夹层下部。不同韵律底水油藏的开发策略主要为充分利用隔夹层优化射孔,结合垂向与水平渗透率之比控制采油速度和适时实施人工夹层等减缓底水锥进速度。H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充分利用隔夹层优化射孔并部署加密水平井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现有汽车备胎升降器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四连杆备胎升降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针对实验法难以直接测定气液体系吸吮过程相对渗透率曲线的问题,利用驱着过程相对渗透率实验资料,通过孔腺网络模型确定合适的孔腺结构参数,然后再由网络模型计算吸吮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利用文献中一油气体系的实验资料进行了初步验算,由一实际储层岩样的气驱水实验数据,计算了水驱气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似文献   
7.
以苏丹1/2/4区H底水油藏为例,为减缓产量递减和提高原油采收率,运用水驱特征曲线和可采储量快速预测方法进行采收率预测,并计算了底水波及系数及极限井控面积,建立了H油田井控面积与最终采收率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H油田高含水期具有较大的加密潜力。对H-01主块开展数值模拟加密调整研究,采用逐步优化的方法设计了加密方案,提出水平井、侧钻井加密优化方案,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案比基础方案的采收率提高3.02%.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注水提高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由于非均质地层中不同渗流特性介质的压力传导速度不同,不定期地改变注水井的注入量可在储层中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之间产生不稳定的压力差,压力差产生油水交渗流动,弹性力使油被置换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现场生产实践表明,在达到相同的采出程度时,常规注水的含水率高于不稳定注水的含水率;不稳定注水的最终采收率明显高于常规注水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会对目前油田开发实验室建立束缚水的几种常规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与岩心空气渗透率和平均孔喉半径有关,并且随空气渗透率和平均孔喉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对于不同渗透率或平均孔喉半径范围内的岩心,如果实验方法选择不当,将会导致很大的实验误差。另外,该文通过实验对比研究,界定了各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并推荐最佳实验方法为油水隔板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抑制太阳光干扰的光学系统,在给定了光学参数与结构参数下,采用传统光学系统很难抑制太阳辐射干扰.在经典卡式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二次成像单元,并配合适当的遮光罩与挡光板成功解决了太阳光干扰的问题.卡式系统有效解决了空间狭窄中光学系统尺寸受限的问题,这样拦光结构在狭窄的空间内得以实施;二次成像系统使光学系统成功实现冷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