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3篇
武器工业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正> 前 言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钢件氮化后再加热到奥氏体状态淬火的复合热处理强化工艺比单一强化工艺具有高的表面硬度、较深的硬化层和平缓的过渡梯度,以及高的表面压应力等,可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提高机械零件质量、延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预先热处理以获得中间类型的组织,可以改变钢的冷变形性。但是冷塑性变形时,这些组织塑性提高的原因,尚不清楚。碳素钢大试样热处理时,奥氏体在中间区转变的结果,难以得到单一贝氏体组织。因为这些钢中间转变区域不明显,在中间区及珠光体区的最大转变速度是一样的,因此中间类型的转变发生在珠光体转变之前。本文研究了45钢和60钢中间区域组织形成的特点以及这些组织对提高钢的塑性、因而改善在冷态下用液压机压制时的变形性的作用。液压机压制时,利用奥氏体等温转变图按规范1:在880℃(45钢)和950℃(60钢)奥氏体化,在盐槽(55%NaN03+45%KNO_3)中于310℃(45钢)和340℃(60  相似文献   
3.
<正> 一、概况 我厂炮用零件——闩体选用材料PCrNi3MoVA钢,规格φ140×225mm,在火焰反射炉中加热,用三吨模锻机型锻成毛坯,经正火、高温回火、粗加工、调质处理。调质后检查硬度、机械性能、低倍组织、断口。发现零件局部区域低倍组织上有粗晶现象(见图1),晶粒度一级,断口为纤维状及少量过热小平面(见图2),硬度及机械性  相似文献   
4.
压力铸造用的压铸模和热变形模具在渗氮前须进行预先热处理—正火,调质。一些文献资料,例如资料〔1、2〕,关于预先热处理对渗氮过程和渗氮钢机械性能之影响的介绍是相矛盾的。因此,本文研究了预先热处理热循环处理对40X,Y8,3X2W8等结构钢和工具钢(见表1)的心部性能及渗氮层的影响。为了比较,将所研究钢的试样在渗氮前进行了正火和调质处理。其预先热处理规范和渗氮结果见表2。拉伸试验采用直径10mm,标距长度L=50mm的圆形试样。冲击韧性试验用I型V形缺口试样。在布氏和洛氏硬度计上测定硬度。渗氮层的显微硬度在IIMT—3型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细晶粒的组织,轧辊锻坯在终锻时的加热温度取决于变形程度(锻造比)。当锻造比小于1.6时,加热温度可降低100~150℃。低温加热,在大多数加热炉中难以配套装炉,导致钢的变形抗力增大,因此,锻造生产率下降、此外,低温锻造时,钢的塑性降低,促使裂纹的形成。对于在热变形温度区向,具有低塑性的高碳轧辊钢90X来说,这样的锻造特别危险。很多结构钢锻件,可以加热到最高锻造温度(1200~1250℃),而与随后的变形程度无关,因为在锻造后进行热处理时,伴随着αγ转变,使晶粒细化,从而保证得到零件所必须的组织和性能。本文试图评定用热处理方法,矫正高碳轧辊用钢90Xφ,9X_2Mφ和75X_2ΓMφ锻造加热时所得到的粗晶粒组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45钢的亚温处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45钢亚温淬火的性能、组织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770~790℃亚温淬火比840~850℃完全淬火的强度性质稍有降低,韧塑性能获得了显著提高,能有效防止淬火裂纹及减少变形。产品零件生产应用表明,45钢780~790℃亚温淬火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