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场障碍物的存在会对分米波仪表着陆系统天线辐射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天线原理出发,计算了分米波仪表着陆系统航向天线的辐射场。采用电磁感应定理计算出了特定尺寸障碍物对分米波仪表着陆系统航向天线辐射场的散射,得到了该障碍物对跑道中心线上可听度系数影响的数值结果,并对此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4×4Butler矩阵基础上,在保持波束数目和指向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4个功分器和4个180^。移相器,对矩阵进行改进。将天线阵列扩展为8单元线阵,并对改进后的矩阵进行近似切比雪夫分布幅度加权,仿真结果表明加权后副瓣电平明显改善,最后对半功率覆盖范围和波束交叉电平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隧道前期勘探的重要性,介绍了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结合该技术在牡绥线(牡丹江至绥芬河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铁路隧道勘查中工程实例,阐述了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铁路隧道钻孔中的勘查效果,该方法对确定孔内岩层结构、破碎程度,划分含水层并确定其补给关系等方面具有效率高、成果精细化的优点,并能在隧道整体的角度对地质层序进行对比。弥补了钻探取芯率不高,地质描述不细的缺点,保证了井下资料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计算机配棉系统配棉及预测成纱质量的效果。介绍了计算机配棉系统的功能,分别选取马克隆值和长度(方案1)及马克隆值、长度和纤维整齐度(方案2)为参数进行配棉及纺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方案1的预测理论数据与实际生产数据误差较大,而方案2的误差明显减小,生产出的成纱质量符合使用要求。认为:根据原料情况合理设置计算机配棉系统的棉包分类分组方能取得理想的成纱质量预测结果,如能综合考虑设备、工艺等因素,计算机配棉系统的预测结果会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5.
采用空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Vicsek分形结构和Von雪花分形结构)具有分形特征的二维金属型光子晶体的带隙特性。结果发现采用分形结构后,光子晶体产生了与谐振无关的多频段带隙甚至出现了完全带隙,带隙宽度得到了进一步展宽,为设计多频段光子晶体带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Vicsek-分形结构和Von-雪花分形结构)具有分形特征的二维金属型光子晶体的带隙特性.结果发现采用分形结构后,光子晶体产生了与谐振无关的多频段带隙甚至出现了完全带隙,带隙宽度得到了进一步展宽,为设计多频段光子晶体带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芯片PE3236设计了一种用于L波段的具有低相位噪声性能的频率合成器,分析了环路对相位噪声性能的影响。该频率合成器已经成功运用于分米波仪表着陆设备外场检测仪中。  相似文献   
8.
在某相控阵天线设计中,需要对铅垂放置的天线单元的方向图赋形.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天线单无各振子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并用MATLAB进行方向图计算仿真;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了幅相分配网络,并用HSFF仿真软件进行模型仿真;应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实物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天线单元铅垂方向图与计算、仿真结果一致,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风廓线雷达系统优化设计问题,由于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条件复杂,因此天气预报误差大.采用传统的跟踪气球的方法,获得高空风信息的时间与空间分辩率低和传统的风廓线雷达模拟接收机结构繁琐且信号处理精度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风廓线雷达中频数字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方案进行设计和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能够满足风廓线雷达实时信号处理的要求,并证明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好、可扩展性和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阵列信号处理分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和参数估计技术,两种技术均基于对信号进行空间采样的数拓_进行处理.波束形成技术需使阵列天线方向图的主瓣指向所需方向,并使其零陷对准干扰方向,尽可能提高阵列输出所需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阵列输出的信噪比。空间信号波达方向主要作用则是有效分辨用户信号的来波方向.机载共形阵天线的阵元数量较多,自适应波束形成则需要较大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