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4篇
武器工业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针对某高炮武器立靶散布中心明显发生侧偏现象,采用问题再现、原因分析、措施提出和效果验证等过程的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射击试验,测试炮箱浮动位移确定弹丸出炮口时间,用位移传感器得到炮口振动位移响应曲线,采用图像式立靶密集度测试系统得到立靶散布坐标,对炮口振动位移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得到炮口振动固有频率,研究炮口位移响应影响立靶散布的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火炮结构固有特性与射频不匹配,引起炮口共振,使得弹丸出炮口时刻出现在炮口振动位移最大位置,形成立靶散布中心侧偏现象。通过加强结构刚度,消除了炮口共振现象,立靶散布中心侧偏现象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3.
正火箭武器是依靠火箭弹自身的火箭发动机推力把战斗部发射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火力压制武器装备。自1933年苏联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多管自行火箭炮"喀秋莎"以来,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积极研发并装备了各类火箭炮,火箭炮已成为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和现代机电、控制、通信、导航、材料等技术的进步,火箭武器迎来了升级换代的又一个高潮。除了大量应用电子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许耀峰  丁宏民  徐坚  宁变芳 《兵工学报》2016,37(11):2148-2156
以大口径身管火炮发射减旋滑动弹带制导弹药时弹丸-身管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建立某大口径火炮线膛身管与制导炮弹耦合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了渐速膛线、等齐膛线、混合膛线(渐速膛线+等齐膛线)3种不同膛线形式和深、浅两种膛线深度条件下,制导炮弹在挤进阶段和膛内运动过程中的弹炮应力、挤进阻力以及弹炮动力学响应,获得了大口径火炮膛线结构对滑动弹带制导弹丸膛内运动的影响关系,为弹炮一体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铁一号线盾构区间隧道穿过某商住楼,该楼上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0层,其⑨轴3根柱子的7根预制桩基伸入到隧道位置中,为在不拆除楼房的条件下进行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前须对这部分基础进行托换,并拔除伸入到隧道位置中的7根预制桩(图1)。拔桩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末敏弹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杀伤威力和命中率极高。有效反末敏弹对降低武器装备战场损失非常重要,识别末敏弹是地面装甲反末敏弹的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某大口径自行加榴炮面对末敏弹的攻击反应速度慢、传统目标检测算法模型较大、应用于嵌入式硬件平台实时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obileNetV3-small的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标注图片的方法构建伞形目标数据集,优化训练方法,将模型部署于搭载高通骁龙835的嵌入式硬件。实验表明,相较于Yolo-v4-tiny,该模型推理速度提高了7.3帧/s,内存开销降低了716.8 MB,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可以在战场中辅助某大口径自行加榴炮及时发现末敏弹的攻击并做出有效反应,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广州地铁一号线的楼房桩基托换工程,分析了影响桩基托换方案的因素,探讨了几种可能的桩基托换方案和拖换结构型式,提出了一种合理可行的桩基托换技术方案,这一方案已经专家组论证决定用于地铁工程,也可供其它托换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大口径火炮弹药自动装填系统装备有链式回转自动弹仓,其回转选弹过程运行不平稳,冲击较多,受力状况复杂。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自动弹仓的虚拟样机模型,对回转选弹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链轮的速度、位移和扭矩曲线,以及接触力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弹仓运动响应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弹仓回转受冲击较大;通过改进导轨设计和改变链轮连接方式,可有效减小冲击作用,对弹仓的优化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铁一号线楼房桩基托换工程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地铁盾构区间隧道在4栋6~9层的桩基楼房下方穿越而过,并破除隧道范围内的约150根桩基。利用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和钻孔灌注桩组成托换结构,成功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并攻克了多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刘朋科  杨雕  许耀峰  宁变芳  王军  刘欢 《兵工学报》2022,43(6):1225-1232
火炮射击过程中高温火药燃气可使身管内膛表面材料强度降低、发生相变甚至形成熔融态,加速身管内膛表面形成烧蚀、冲刷、磨损及开裂等损伤,研究身管内膛表面温度及梯度对揭示身管损伤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口径155 mm火炮身管对象,建立身管热-结构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阳线棱边倒角、表面镀铬等对身管内膛表层温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实弹射击试验后身管内膛表面热影响层检测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身管内膛表层温度沿径向快速衰减,形成极大的温度梯度,表面温度达到1 500 ℃、190 μm处温度超过727 ℃;阳线棱边存在明显的热累积,温度比阳线表面高出300 ℃以上,阳线棱边倒角后温度约降低100 ℃;内膛镀铬后可使基体温度降低约40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