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分布式多源油气勘探数据共享的需要和共享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剖析了二三维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的结构体系、分布式多源油气勘探数据的客户端混搭集成技术模式与数据访问标准接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布式多源油气勘探数据共享二三维一体化平台的原型,对油气信息的共享与分布式管理提供了一个可试验的平台与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TiO2包覆不同极性分子修饰金属Ni核心核壳微粒的结构及其电流变液的性能,分析Ni/TiO2基核壳结构微粒电流变液性能与极性分子种类、复合修饰以及所加电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同成分电流变液随极性分子的加入,其强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多层修饰利于电流变液剪切强度的提高,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可显著提高电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Matlab软件研究了不同频率、不同间隙、不同直径和不同加载电场条件下的电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与位移、速度等的关系规律,分析了影响阻尼器阻尼力大小的因素。研究发现,阻尼器结构、动态频率等是影响电流变液阻尼器动态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形貌观察,重点研究电流变液的核壳微粒Ni/TiO2用Urea等极性分子修饰对电流变液性能、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小分子可大幅提高电流变液的性能,对Ni/TiO2/Urea微粒存在一个Urea/Ti临界值,其值的质量分数为30%。  相似文献   
5.
高振实密度超细银粉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高振实密度超细银粉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超细银粉为球形、表面光洁、无团聚,d90、d50、d10与平均粒径d分别为1.85、0.79、0.34、1.11μm,振实密度高达4.5g/cm3。试验结果表明,在银粉的还原生成反应中,溶剂去离子水用量与分散剂用量是其中两个主要的影响振实密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优化选煤厂工艺流程,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技术与实际生产工艺的要求和特点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多台设备连续性作业,降低了作业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有效减少了人员、设备操作等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提高了生产工艺中高精度控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在自行设计的旁通式气力输送系统所进行的试验研究,阐述了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输送管线的压力变化,通过微机控制旁路的补气益和气量的旁通式气力输送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实现按需补气,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9.
Ni/(TiO_2+Urea)纳米核壳颗粒电磁流变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sol-gel法制备出Ni颗粒表面均匀包覆尿素掺杂二氧化钛的纳米核壳颗粒Ni/(TiO2+Urea),研究尿素的加入对颗粒的电流变行为、磁流变行为及在电场、磁场同向耦合场作用下的电磁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的加入有效改善颗粒的电流变性能,剪切强度达到40 kPa(4 kV/mm直流电场),是无尿素时的10倍;尿素的加入对颗粒的磁流变性能无影响;然而尿素的加入有效改善了颗粒的电磁流变性能,在2 kV/mm直流电场与148 kA/m磁场的同向耦合场作用下,颗粒电磁流变液的剪切强度达到55 kPa,而无尿素的Ni/TiO2颗粒的电磁流变液的剪切强度仅为45 kPa。尿素中极性基团是提高电磁流变效应的主要因素。对颗粒在电磁耦合场作用下的颗粒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在耦合场作用下,颗粒形成更加粗而致密的柱状结构,因此导致耦合场下电磁流变液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