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7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设计一种多层隔振系统用于水下爆炸试验时对电测设备的抗水下爆炸冲击防护。基于大质量法,依据计算多体动力学理论,构建空气弹簧与钢丝绳隔振器相结合的多层隔振系统的抗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进行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多层隔振系统在水下接触和近场爆炸条件下工作正常,满足试验需求;多层隔振系统对冲击载荷的缓冲效率较高,但在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曲轴柔性化的基础上,利用虚拟仿真手段,建立了TBD234V6型柴油机的瞬态转速分析模型。通过建模,仿真计算及分析,探讨了平均转速、负荷以及各缸工作均匀性对瞬态转速的影响。试验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仿真计算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3.
高速摄像机拍摄水中爆炸图像时,用于安装摄像机的防护结构在水中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可能产生塑性变形和较大位移,影响到高速摄像系统使用安全和图像拍摄效果;作者设计了高速摄像机水中抗冲击防护结构,为验证防护结构强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水下爆炸作用下的稳定性,利用ABAQUS软件对防护结构抗水下爆炸冲击性能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用冲击因子设置4个仿真计算工况;计算结果显示:防护结构在60 kgTNT当量装药、0.5的爆炸冲击因子作用下未产生塑性变形,产生的位移小于5 cm,防护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该条件下摄像机安全防护和水中爆炸图像拍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水下爆炸试验光学测量为研究背景,在水下近场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光学设备防护平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传统的理论经验计算与计算机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对防护平台结构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并校核。结果表明平台结构的运动响应满足光测设备和试验需求,验证了防护平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防护平台结构背爆面的密封位置可向中部偏移以提高平台结构遭遇冲击波作用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动力学分析时转速边界条件施加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分析了柴油机转速边界条件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改进转速边界条件的施加,并通过计算柴油机机械效率、不同工况下瞬时转速特性曲线对比、模拟过渡工况以及某缸发火异常等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该方法可以方便得到任意工况下的瞬时转速波动特性曲线,为以后仿真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柴油机曲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在通过试验对曲轴自由模态分析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讨论曲轴约束模态分析时有限元的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曲轴的约束模态试验验证曲轴的约束模态分析模型,得到了柴油机多体动力学分析时精度较高的曲轴约束模态模型的建模方法.文中的建模方法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可应用于其它机械零部件.  相似文献   
7.
结合多体系统动力学与现代控制理论,建立了基于控制系统的柴油机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综合柴油机性能和结构参数,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以缸压为主要控制对象,实现了缸压的合理添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柴油机低振动目标特性的缸压添加方法,为共轨柴油机配机时兼顾低振动目标的实际配机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计算多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曲轴柔性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轴系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柴油机拉缸时曲轴系的扭振特性,结果表明柴油机在拉缸时,轴系的低次简谐1.0次振幅有较大的增加,各主谐次的扭振幅值较正常情况也增大.这一结论为柴油机的在线监测与拉缸故障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 要:以复杂系统动力学建模为研究背景,在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指导下,提出引入传递矩阵法模拟连接件的建模方法。以柴油机机脚螺栓为例使用该方法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引入传递矩阵法的复杂多体系统连接件建模和分析是可行的,在不失复杂系统整体动力学特性的前提下较精确地融入了连接件的传递特性,调谐了大零部件和小连接件间耦合建模时所建立矩阵的奇异性,具有求解速度快、模型数据量小等优点。文中的建模方法给建立柴油机整机振动与抗冲击快速评估模型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柴油机机械-液压调速系统的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并正确添加了构件间的约束关系、模型的初始条件以及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模拟调速器的工作过程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及求解过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调速系统的性能和结构优化奠定了一定基础.文中的耦合建模和求解过程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液机耦合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