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9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螺纹硬旋铣过程中刀具振动状态的辨识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根据硬旋铣的工艺特点设计刀齿切削力监测系统及切削试验,对切削力数据进行频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硬旋铣机床的刀具切削振动是由断续切削引起的强迫振动无自激振动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为在线监测螺纹硬旋铣过程的刀具状态、研究其切削机理、实现硬旋铣工艺的高性能加工,提出一种用于旋铣工艺的压电式刀齿三向切削力在线测试系统。结合旋铣工艺运动特征对测试系统进行性能要求分析和结构设计,并运用有限元法分析测力仪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静态加载试验和锤击模态试验获得测力仪的主要性能参数,将测试系统用于旋铣工艺刀齿切削力的测量。为验证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建立基于剪切与犁切效应的双圆弧螺纹滚道旋铣切削力预报模型。试验数据与预测数据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所研制测试系统完全适用于螺纹旋铣过程刀齿切削力的测量,将为深入研究硬旋铣工艺的加工机理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4.
冷滚轧成形技术在渐开线花键加工中已日益普及,但目前有关工艺的设计还不够严谨,以经验设计为主,本文旨在通过相关设计计算,找到渐开线花键冷滚轧工艺设计的通用方法,并为滚轧装备的设计与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杰  倪寿勇  王志鹏 《机械》2020,47(6):25-31
针对一种发射后展开的变连杆机构载具,通过改变载具迎风面积,将其运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运动轨迹方程,通过初速度、射角以及迎风面积影响因素对载具的运动轨迹进行研究。迎风面积越小,其运动轨迹越接近抛物线,最大射角接近45°,随着迎风面积的增大,水平速度越小,载具落点或射程逐渐减小,最大射角逐渐减小前移。运用FlowSimulation流体仿真模块,对载具展开的结构流场进行了流体仿真分析,同时对载具的流场速度、流体密度进行了分析。将流畅仿真计算提取的阻力通过流构耦合方式添加至载具结构的静应力单元,对载具的关键结构并进行静力学分析,其中包含应力、应变及形变位移量,根据各个部件所选的材料,验证了零部件强度能够满足载具的发射展开时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激光自熔焊接技术对1 mm厚的304不锈钢圆管进行纵缝对接焊接试验。基于两因素和四水平的控制变量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设备获取焊接接头微观测试结果,并以表面成形、显微硬度为指标,获得激光功率为3.5 kW、焊接速度为30 mm/s、离焦量为+2 mm的最佳焊接工艺参数。研究结果显示:焊缝中心由细小等轴晶奥氏体和树枝状铁素体组成,在焊缝边缘处存在细小的柱状树枝晶区域,这些柱状晶沿着垂直于熔合线的方向生长,且尺寸与焊接热输入成正比。最优工艺参数下热影响区显微硬度达到221 HV,焊缝的显微硬度为214 HV,不同焊接接头对应区域内的显微硬度值与热输入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硬切削技术与旋风铣削工艺的结合使得螺纹的"一次过"成形得以实现,针对外螺纹内旋铣工艺中存在的过切现象,结合某型号丝杠的双圆弧滚道从几何学的角度利用坐标转换的方法对该工艺的加工机理进行解析,建立刀具廓形与螺纹滚道法向截形的转换关系。通过Matlab编程讨论螺纹滚道旋铣成形过程中刀具廓形和刀具前角的设计问题,以及刀尖旋转直径和刀具—工件转速比的选用对过切程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直接利用螺纹滚道的法向截形设计刀具廓形必然会引起滚道的过切,同时接触条件法设计的刀具廓形也不能消除螺纹滚道断续旋铣引起的过切。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坐标转换的刀具廓形设计方法,并得出基于螺纹滚道成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内旋铣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高速硬旋铣加工技术正成为大型螺纹件加工的重要手段,但该工艺加工机理研究的滞后制约了其加工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综合分析高速硬旋铣工艺的工件材料特性、切削运动过程和工艺参数,对GCr15的高速切削本构模型、切屑分离、刀屑界面特性、刀具磨损、工装结合面特性和刀盘动态特性等高速硬旋铣跨尺度有限元建模技术进行了剖析,规划设计了该工艺的FEM模型.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市场经济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内容的开发则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此围绕"职业化、区域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建设,就职业教育模式的选择、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开发、教学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CATIA软件的44成式曲面设计模块,对装载车的驾驶室进行三维外部造型设计,实现产品的初步总体设计,为产品的详细设计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