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GM(1,1)模型中权值的取法,提出了自动寻优定权的改进措施。本文介绍了非等时数据的等时内插理论,原灰色模型改进方法及预测精度的评定。利用Vb工具编写灰色模型自动寻优定权程序,得到最优的预测值,并通过与传统模型的预测值相比较,表明滑坡监测数据的预测预报得到了显著提高。算例结果表明利用此种预测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更适合实际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2.
太赫兹波对抗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体隐身是隐身技术的一个新分支.在等离子体隐身机理分析中,重点探讨了等离子体折射隐身和吸收隐身特性.对太赫兹辐射具有的高穿透性、高分辨率和反隐身能力进行了研究.依据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局限性分析,提出了采用太赫兹雷达探测等离子体隐身飞行器的可行性及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人标准血清总蛋白浓度进行定量测定,提出了一种以蓝紫光半导体激光器为激励光源、以四羧基金属酞菁锌为光谱探针,采用共振瑞利散射法检测蛋白质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将人标准血清总蛋白和酞菁锌溶液相结合,当激光光源照射到样品池中的混合液时,将激发出强烈的共振瑞利散射荧光信号,根据信号强度的强弱,计算血清蛋白浓度的大小。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辐射波长位于最佳激励波长范围内的单色辐射光源(405nm)的蓝紫光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励光源,可在90°的接收方向接收到475nm的散射增强光;根据数字示波器显示的探测器散射信号,可得出电压的峰峰值,其体现了荧光的大小,从而可以进一步计算出血清蛋白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隧道施工受周边地质环境及隧道内部应力结构的影响极大。为保证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成渝客运专线新塘坊隧道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监控量测的具体方法。通过对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回归分析,得到了该隧道围岩变形的基本规律,确定了典型断面二次衬砌的合理施工作业时间,并得出了回归模型能够准确预报一周内变形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CORS 系统及EGM2008全球重力模型。并在重庆主城区河段布设高等级控制点,进行基于EGM2008全球重力模型的 CORS 三维坐标转换及检验。证实了基于EGM2008全球重力模型的 CORS 三维坐标转换精度高且可靠,真正实现了 GPS 实时三维高精度测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4.9 GHz频段在面向大容量的热点场景时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使用4.9 GHz的1D:3U:1S帧结构配置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的上行能力.针对4.9 GHz的1D:3U:1S和5D:3U:2S两种帧结构同时部署引入交叉时隙干扰的问题,研究了不同场景下异帧部署4.9 GHz站点的最佳隔离间距.本文首先根据传播模型推算出4.9...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固体碱催化剂对大豆多糖(SSPS)脱酯效果的影响,以商业高甲氧基大豆多糖(SSPS)为原料,利用固体碱MgO为催化剂,制备低酯化度的SSPS。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投料质量比对SSPS脱酯效果的影响。脱酯效果通过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酯化度(DE)以及产物单糖组成等指标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产物SSPS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断降低,酯化度不断降低,多分散性(PDI)逐渐增加;催化剂投料质量比从1∶100增加到1∶5,酯化度显著下降,但产物SSPS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多分散性变化相对比较小,而进一步增加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比,所有指标均变化很小;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SSPS的甲酯化度不断下降,多分散性也不断增加,且越到反应后期,酯化度下降越慢。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固体碱MgO催化SSPS脱甲酯过程,侧链上中性糖被脱除最快,主链断裂和脱酯几乎是同步的,但聚阿拉伯糖和聚半乳糖侧链本身降解要比主链降解缓慢。与碱法脱酯工艺相比,在达到相似的酯化度前提下,MgO固体碱催化脱酯工艺产物具有更高的相对分子质量、更低的多分散性以及更好的产物颜色。上述结果说明MgO脱酯工艺在未来SSPS脱酯实际生产中可能有着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1 概述金属粉末喷涂是在金属表面进行强化工艺的一种新技术;其工艺是将金属粉末加热至熔化或半熔化状态后,喷射并沉积到经制备处理的金属表面上,从而形成牢固的结合涂层。目前喷涂技术已和堆焊、刷镀及有槽电镀并列为  相似文献   
9.
类岩石材料CT动载试验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现有的医用X射线CT机器,成功研制与其配套的专用动态加载设备,形成类岩材料CT试验系统。归纳类岩材料CT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介绍类岩材料CT试验过程,重点分析加载设备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试件的黏结、试样对中、装样等问题。以混凝土为例,给出动压CT试验的初步成果,并且进行混凝土裂纹流变CT试验。结果表明该加载设备达到设计要求,可以实现混凝土动态加载过程中裂纹演化过程的准实时观测,并且裂纹流变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为探索类岩材料在动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粮仓温度监测系统,即利用分布式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系统从整体上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测.在实验基础上,利用origin软件作出了温度与中心波长的关系图,同时与作为标准的K型热电偶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偏差曲线显示光纤布喇格光栅测得温度与标准温度接近,偏差在±0.45℃的范围内,表明本监测系统的测量准确度较高,可以满足粮仓温度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