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气液伺服技术,设计电液控制实验台,使学生了解气液压伺服控制的基本理论,掌握气液压伺服控制元件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辉光放电电子束在MOSFET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辉光放电电子束掺杂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微米、亚微米P-MOSPET.器件的漏流小,I-V特性好,源漏结浅、均匀和横向掺杂效应小.此方法与常规MOS工艺兼容,所需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推广到VLSI中去.  相似文献   
3.
冷发射电子束掺杂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的冷发射电子束掺杂方法已研究成功。这种方法可实现高浓度(C_(max)=2.8×10~(20)/cm~3),超浅结[(x_j)_(min)≤0.1μm],而且损伤比离子注入的小得多。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控制器件性能很好。  相似文献   
4.
电子束辐照对InP(100)表面硫钝化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含有过量硫的(NH4)2Sx对InP(100)表面进行化学钝化和辉光放电电子束辐照处理,液氮下光致发光强度比未辐照的光致发光强度提高了1.5倍,比未钝化的提高了5倍.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研究了电子辐照对InP表面硫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钝化InP表面经电子束辐照可以促使S与InP中的In更好的化合.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掺杂的应用——高浓度浅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利用电子束掺杂技术形成的浅结,最浅达504(?),载流子峰值浓度大于1×10~(20)/cm~3,其衬底可以是低浓度的,也可以是高浓度的(小于或等于1×10~(19)/cm~3);并利用电子束掺杂技术试制成功硅平面晶体三极管,其性能良好,要使器件的各种参数更加完美,可以通过工艺调整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液伺服技术,设计电液控制实验台,使学生了解气液压伺服控制的基本理论,掌握气液压伺服控制元件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相似文献   
7.
电子束掺杂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半导体掺杂方法.将掺杂杂质涂敷在待掺杂的半导体表面,利用连续电子束辐照实现了掺杂.其结深可由电子束的参数调节加以控制. 对掺磷的电子束掺杂层进行测量分析,表明,N_P=3.5 × 10~(10)cm~(-3),层内N(x)的变化范围为 10~(12)-10~(20)cm~(-3),μ(x)为 57-130(cm~2/V·scc);低能电子衍射图案呈单晶衍射点和菊池线;沟道背散射测量电子束掺杂层损伤比离子注入的小得多.用这一掺杂法研制成功的平面二极管,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李秀琼 《江西建材》2014,(6):160-160
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桥梁的实际情况,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基础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秀琼  海潮和 《半导体学报》1994,15(3):205-207,T001
本文对辉光放电电子束在MOSFET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辉光放电电子束掺杂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微米、亚微米P-MOSFET。器件的漏流小,I-V特性好,源漏结浅、均匀和横向掺杂效应小。此方法与常规MOS工艺兼容,所需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推广到VLSI中去。  相似文献   
10.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对小样本决策具有良好学习性能的机器学习方法。常规SVM算法是从二类分类问题推导得出的,针对于故障诊断这种典型的多类决策问题,研究了一种网格式支持向量机多类算法,每个类别和其他2至4个类别之间采用常规SVM二值分类器进行分类,所需二值分类器总数少,可扩展性强。把转轴上不同位置的裂纹当作不同的故障,运用网格式支持向量机进行转轴裂纹位置故障诊断,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计算量小、诊断速度快、故障识别率高、容易扩展等优点,适合于较大规模的多类别故障诊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