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大型机组的控制系统和联锁系统是一个比较成型的系统,虽然在设计上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但在实际运行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后,我 厂决定对空压机增加转速停车联锁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固网支付业务是基于电信级固网通信网络系统、银行卡信息转接交换清算系统,以及双方客户资源和商户资源实现的自助支付和自助金融增值业务。该业务具有交易安全、成本低、操作简便、业务扩展性强等特点,对个人、家庭、企业和行业用户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通过成功案例说明了联信永益固网支付系统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明晰多孔催化颗粒消碳再生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与积碳分布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耦合固相更新方法构建消碳反应的孔隙尺度模型,研究孔隙尺度上积碳消除行为引起的孔隙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气体稀薄效应下的消碳行为,评估不同孔径和消碳速率对消碳反应特性和传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孔隙内积碳均匀分布条件下,消碳反应导致轴向产生扩张的孔隙结构,黏性流动的贡献更加显著;消碳过程减弱了气体稀薄效应,降低了传质速率和反应速率;“大孔”和“小孔”内均匀分布的积碳,更容易被均匀地消除,而“中孔”内积碳,入口效应更加显著;高气体稀薄效应和高反应速率下,消碳反应导致简单孔隙结构演变对黏性流动的促进作用比努森扩散更加显著;复杂的随机孔隙结构,同样存在入口效应,并且积碳消除会导致钟型孔径分布的均匀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深入和移动业务的不断丰富,传统固网运营商的主营业务市场份额和收入持续下滑,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与业务发展正在逐渐地由单一的通信业务模式转向"通信业务+增值业务"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设备水平相似的情况下,提供差异性的服务是电信运营商们竞争的关键,而对计费系统的改造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化工管道在化工企业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管道应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化工管道的质量.对化工管道的应力大小进行分析,在有效保证管道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化工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保证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行安全.以化工管道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管道应力分析软件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提高我国化工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提供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OMRON CJ1系列PLC在玻璃钢化炉上的应用,针对钢化炉的非标而且类型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利用CJ1任务化、功能化及虚拟化等灵活强大的编程功能,不仅实现了对生产工艺过程精确完美的控制,而且实现了程序的相对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杨学松  全民 《通信世界》2001,(31):40-40
众所周知,中国电信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垄断正在被逐步打破,中国电信市场由过去的一家独营演变成现在的7家运营商竞争。各电信运营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都在投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无论从固网到移动网络,从传统平台至IP平台,还是从传输到交换,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如今,中国运营商硬件设施的建设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亳不逊色。这些成绩使运营商的实力大增,但同时也使它们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在制氢行业的发展,以流化床甘油重整制氢为研究对象,基于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理论,结合甘油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嵌入二氧化碳吸附动力学模型和氢气膜分离模型来描述两种强化重整方法的作用. 对流化床反应器生物甘油强化重整制氢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对反应器内颗粒浓度、组分浓度、温度进行预测,探究重整过程中气固两相流动与反应特性,分析氢气膜分离和二氧化碳吸附两种强化重整方法的相互作用规律,评价操作参数对重整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吸附可以抑制浓度极化阻力,提高氢气渗透速率;吸附剂与催化剂比例为1∶1时,与没有吸附剂相比,氢气相对产量提高了5%;氢气分离膜厚的减少会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吸附速率,当膜厚从300 μm减少到30 μm时,吸附速率提高1.4%;催化-吸附双功能颗粒的使用可以加强二氧化碳的吸附水平,同时促进氢气分离过程,相较于无吸附强化,氢气渗透量提高了近2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活性颗粒的传质特性,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并结合气泡介尺度曳力模型和多组分传质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存在惰性颗粒情况下多组分颗粒流化床内水蒸气吸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流化床内固体颗粒体积分数和水蒸气质量分数分布,验证了气泡介尺度曳力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入口表观气体速度、水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