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本文介绍晶闸管式交流电焊机的性能、特点。采用电子技术解决了小电流焊接时,电流连续性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
选取乙醇和水作为溶剂萃取茴香中的茴香醛,探究了不同外在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介质为6 mol/L的HCl,显色剂用量为2 mL,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为室温时测定茴香醛最佳。在室温下,萃取茴香醛的最佳溶剂为无水乙醇;萃取温度为32℃且萃取时间为30天时,茴香醛的提取效率可达到最高,为2.45%,而水萃取茴香醛的含量就比较低,在萃取温度为55℃时,茴香醛的萃取效率仅为0.27%。结果表明,无水乙醇的提取效率比蒸馏水的提取效率高,两者相差高达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表面电沉积PbO2涂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板上具有应用可行性,但是传统直流工艺制备的PbO2涂层存在致密性不佳、耐腐蚀性差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在316不锈钢上电沉积PbO2涂层的脉冲控制工艺,考察了电流密度、频率和占空比等参数对生长速率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进一步在燃料电池环境下对涂层的性能进行系统地测试,着重探究了PbO2涂层在高电位下的电化学性能。微观形貌和XRD结果表明,脉冲电沉积PbO2涂层比直流工艺的涂层晶粒更细小、组织更致密。动电位极化结果显示,脉冲工艺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比直流工艺略有提升,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在高电位的极化测试中,相比于直流工艺,脉冲电沉积涂层的电流密度显著减小,镀层的稳定性明显提升,在高电位下的破坏程度较小,能够更好地保护基体。正常工作电位下的极化测试表明,PbO2在阳极环境下还原较严重,但在阴极环境下只有轻微的还原现象发生。总之,相比直流电沉积PbO2涂层,脉冲电沉积涂层的微...  相似文献   
4.
通过质量损失测量、扫描电子显微术、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研究纯铝1060在南沙群岛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34个月后的腐蚀行为以及点蚀行为.结果表明,在纯铝表面发生严重的点蚀,并且暴露13个月后的平均腐蚀速率达到1.28 g/(m2·a).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试结果表明主要的腐蚀产物为Al2O3、Al...  相似文献   
5.
6.
分别讨论了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和预测模型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这其中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灰色模型GM(1,1)与灰色关联性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分析以及剂量响应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源于社会科学的全新的分析方法--多层线性模型(HLM),并对多层线性模型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腐蚀纵向研究进行了可行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石英晶体微天平工作原理及其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QCM在腐蚀研究方面的应用及其进展,讨论QCM技术用于腐蚀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结构动力学与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柱塞副微运动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数值求解了工作过程中柱塞偏移、倾斜的微运动特性,并进一步获得了柱塞最大升程、柱塞副初始密封长度、初始间隙等参数对柱塞微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提出了原模型的改进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柱塞的最大升程会使偏移量增大而倾斜角变小;适当增加柱塞副初始密封长度及减小初始间隙有利于减小柱塞偏移量及倾斜角,改善柱塞的微运动特性。通过对原模型优化改进可使柱塞最大偏移量和倾斜角减小约50%。  相似文献   
9.
聚类是一个将数据集划分为若干个簇的过程,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的有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了经典的聚类算法,在酵母基因表达数据集上实现了K-means聚类算法,并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钛(Ti)含量对含Ti系微合金磁轭钢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真空冶炼及轧制的方法来调控磁轭钢中不同含量的Ti对钢中钛的第2相析出物的形状、分布和数量.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透射电镜对不同Ti含量磁轭钢中的第2相析出物及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含Ti系磁轭试验钢中的Ti通过细化晶粒和Orowan绕过机制2种机理一起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强化效果.Ti含量越高,强化效果越明显.含Ti系磁轭试验钢的高场磁感性能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铁损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Ti含量在0.16%~0.20%之间时,含Ti系微合金磁轭钢才能同时满足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